第三十五章 红颜(35)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孟小琴委屈地“啊”了一声,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陈巧不耐烦地看着她,“啊什么?没见你弟弟还没吃饱吗?”

  孟俊辉得意洋洋地啃排骨,随手将吐在桌上的骨头往孟小琴碗里一扔,“姐,你吃这个呗。”

  孟小琴用力摇头。

  她的确想吃肉,但也不能啃别人啃剩的骨头。

  她又不是狗!

  陈巧不高兴道:“吃啊!你还嫌弃你弟不成?你弟干干净净的,排骨他吃过的你就不能吃?”

  孟小琴胃中作呕,跑去屋外接连干呕。

  那时她还不到10岁,仇恨就已经在心中投下阴影。她恨孟俊辉,恨陈巧。

  但他们,却是她的家人。

  后来,酷夏难耐,孟小琴与孟俊辉一同去河边游泳。孟小琴水性不好,孟俊辉救了她一命,为此还因呛水进了医院。

  她从此背上卸不下的心理负担,将自己连同孟俊辉的人生一并扛在肩上。

  从小到大,她的成绩都很好。考上市重点中学和北方那所名牌大学时,她曾经觉得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只要她再努力一些,将来一定可以走出贫穷的道桥路,过上像模像样的生活。

  但现实却给了她沉重的一棒。

  原生家庭限制了她的眼界、她思考事情的方法。她从来不敢冒险,因为一旦失败,就会一无所有。她发现自己比不过室友和同学,她们的优秀并非仅是成绩,而她,只有成绩。

  大三,成绩不再是考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指标。她的很多同学开始尝试创业,或是在外面接项目。但她受困于从小的生活环境,不敢寻求改变。

  她的同学不理解她的狭隘,她也无法理解他们接受失败与失去时的坦然。

  贫穷让人不敢冒险,不敢惹事,甚至不敢犯错。

  小时候,孟强会因为她出门没有关掉电闸而让她在门外跪整整一夜。原因只是——你不关电闸,万一烧起来了怎么办?我们就这一间房,烧没了我们全家啥都没了!

  她曾经与室友聊过这件事,室友们震惊得无以复加。

  “开玩笑吧?怎么可能有这种事?”

  “我家的电闸从来不关。”

  “关电闸是应该的,但不关也不至于跪一晚上吧?小琴,你太夸张啦。”

  那些从小过得富足的同龄人永远无法理解她,以及她父母的小心翼翼。

  如同她永远不能像她们一样豁达、有拼劲。

  贫穷已经在她身体里生了根,不是念书考上好大学就能将根扒掉。

  知识的确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将来也会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但于她孟小琴来说,知识只让她更加绝望。

  如果从来不曾被叫做“才女”,不曾向上看,不曾与那些优秀而富足的人一同生活、学习,一辈子留在道桥路,绝望或许不会那么沉重。

  周围都是热衷于家长里短的穷人,没有对比,就没有那种如坠深渊的窒息感。

  她就像一只坐井观天的蛙,别的蛙看到天空是小小的一个圆,便认为天空只有那么一丁点儿大。

  她却觉得不对,天空肯定不会像井底一样小。

  于是她想上去看一看,只看一眼就好。

  一步一步,她拼命往上爬。

  终于有一天,她从狭窄潮湿的井底爬到了井口。

  天空是那么辽阔。

  蓝天白云间,还有翱翔的飞鸟。

  她也想像飞鸟一样。

  她给自己打气:我已经从井底爬上来了,为什么不能再努力一些,去天上看看呢?

  她高高跃起,奋力奔向向往多年的天空,从那里俯视,见到了无边无际的天地。

  但她忘了,那些飞鸟能够自由自在地飞翔,享受这片大地的美景,并非因为像她一样努力,而是因为生来就有一双翅膀。

  而她,没有。

  她与那些富裕同龄人的区别,大约就像井底之蛙与空中飞鸟。

  因为没有翅膀,她在跃至顶点的时候急速坠落,重重跌回井底,摔得遍体鳞伤。

  这一趟“天空之旅”,如同现实的闷棒,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她打回原形。

  ——不是飞鸟,就不要做飞鸟的梦了。

  大四时,陈巧催着她回洛城。她知道是为什么,他们害怕她这棵“摇钱树”跑了。

  陈巧不断在电话里说:“我们把你养这么大容易吗?你毕业就给我回来,在洛城找个工作,顺便照顾你弟……”

  大学四年对孟小琴来说并不好过,她的人际关系不差,却不得不面对自己与那些优秀同学与生俱来的差距。

  所以毕业后,她像逃难一般回到洛城。

  天生穷困,那些富有、洒脱的人刺得她周身发痛。

  她找到了B.X.F酒店的工作,薪酬不错。陈巧与孟强想要将她榨干,孟俊辉更不是省油的灯。但那时她还保留着些许乐观,偷偷藏了一笔私房钱,打算休年假时去北邙山旅行。

  北邙山是她一直想去的地方,念书时喜欢历史,看了不少史书与名人传记,对“风水灵地”北邙山非常向往。

  其实,她也想去另外的地方,比如西藏、内蒙、东北,甚至是国外。她在微博上关注了许多旅游博主,看他们拍摄的照片、写的旅行心得,很是羡慕。

  但是去那些地方得花很多钱,她还没有攒够。

  于是第一次旅行,她选择了还未被圈为收费景点的北邙山。

  她一路走,一路拍照,在北邙山脚下的头山镇住了几日。

  那是她人生里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头山镇里新开了一个小作坊,可以印制明信片,她与几位店主很聊得来,定制了十几张明信片。

  她想寄给微博上认识的朋友。

  网络是个好东西,贫穷与不堪被藏了起来,志同道合的人聊着共同喜欢的事物,多聊几次,便成了朋友。

  “海潮骤逝”是她交到的朋友之一。那姑娘自称“苏苏”,喜欢历史,也喜欢旅游。

  她时常去看“海潮骤逝”的微博,知道这姑娘去过许多地方,羡慕又佩服。

  彼时,羡慕还未演变为嫉妒。

  得知她要去北邙山后,“苏苏”说:“真羡慕你!我也好想去北邙山看看,一直没有机会。你多拍点照,一定要给我寄明信片啊!”

  被人要求,被人索礼,她万分开心。

  那一年,给网友寄送明信片的风潮盛行。她学着别人的样子,拍照发微博,让需要的人将地址发给她。

  “苏苏”第一个发来地址,语气雀跃,很期待的样子。

  她这才知道,“苏苏”与自己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

  看着私信里的地址,她莫名有些失落。

  没想到“苏苏”住在洛城最高档的别墅区。

  而自己……

  落差感突然出现,她努力说服自己不要介怀。但“苏苏”问她的地址,说下次也给她寄明信片时,她却无法坦荡地回复。

  做寻常网友就好了。

  她的自卑令她无法在现实中面对唐苏。

  旅行归来,她以为还有下一次,陈巧却大发雷霆,说她只知道自己逍遥,不管家人死活。

  那短暂的假期就像一个支离破碎的梦,现实仍如巨石一般压得她喘不过气。

 &emsr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