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内藩外藩和兵权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众人立即心中一沉,脑海急速运转,思考自己到底忽略了什么。

  李承乾也是面色严肃语气凝重:“宾王你说。”

  “启禀陛下,当年周天子分封天下诸侯并存,诸侯国内因兵权多有反复,至春秋发明虎符收拢兵权,至秦朝兵权收归天子,才有大一统稳定江山。如今陛下授予将军院兵权,对军权结构大变,乃动摇大唐根基,请陛下速回长安,取缔将军院!”

  武将们愣了一下,心有不快,不过这时候不敢表现出来,更不敢说。说出来了,皇帝就得想想,你这么想拿兵权意欲何为啊!

  李承乾缓缓站起身,恭恭敬敬的向着马周一欠身:“宾王大才!”

  没想到啊,马周居然看的如此长远。

  这不就是安史之乱的根源吗。

  从春秋战国开始,军权以及制约形势就在不断变化,并且掺杂着内藩外藩中央军以及虎符为根本的制约体系。

  周天子分封天下就是内藩,对诸侯国没有多大的军权制约,结果造成了诸侯割据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觉得这样不行,就设计出了虎符制约兵权。这种制约在春秋战国没问题,因为一个诸侯国的面积并不大,传递消息时间不会太长。但即使是这样,春秋时期传世军事著作《孙子兵法九变篇》里面还有一句“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秦朝建立觉得这样不行,还是不放心,实行郡县制不分封就是,遇到战斗直接派中央军过去,但结果就是自己的力量都在外面,结果里面反了,外面的大军回不来,秦朝灭亡。

  汉朝觉得秦朝这样不行,继续实行分封内藩,结果有了七王之乱。

  唐朝觉得这样还是不行,弄了个节度使坐镇外围的内藩制度,节度使可以在所在地征兵,结果来了一个安史之乱。

  宋朝觉得唐朝这样不行,干脆恢复了秦朝的中央军方式,又怕跟秦朝似的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干脆派文官统兵,结果是统兵的不会打仗,会打仗的不统兵。别吹什么宋朝外战七成胜率,那七成胜率大多都是依托城池的防守战,再有八牛弩这样的利器加成。入侵外敌打过来咬一口,呵,这东西有点咯牙,撤了吧,结果能算胜利吗?就这,当蒙古从西亚拉回来回回炮,在军械上压制了八牛弩,没有了军械加成,宋朝也就完了。

  明朝觉得这样也不行,先是分封内藩,结果皇帝整天睡不好,干脆削藩吧,结果被朱棣反攻倒算。朱棣上台后同样削藩,但没有了外围屏障,北方不好打,就派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形成外藩屏障。后来觉得这些外藩屏障都是蚂蚁,没什么用,还整天亏钱,也就不了了之。

  而清朝觉得明朝后期吧也还不错,海上外藩没什么用,又有其他因素制约,海上外藩就没什么意思。但清朝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明朝灭亡的原因有些糟心,但前提是没有外藩屏障,这样是不行滴,就卯足了劲干掉了准噶尔,形成了陆地上的外藩屏障。但糟心的是陆地上外藩屏障有了,海上外藩屏障就是那么回事,结果没想到远隔万里外的蚂蚁长的个头太大,而且还是一群,结果就悲剧了。

  后世的老美到处驻军,实则也就是形成全球的外藩体系。而这个外藩体系依托的是全球随时随地可以联系,一秒都不用耽搁,而且全球二十四小时到达。

  这是基础。

  在没有这个基础的情况下,内藩外藩都是军权的制约以及受限于战争必须要随机应变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间的矛盾平衡。而这其中最最重要的两点,就是征兵和调兵。

  现如今皇帝将这种权利赋予将军院,这是君王大忌啊!

  “请陛下速回长安。”此时正是表忠心的时候,柳奭慌忙躬身,“臣愿为先驱,从盐道过绕路长安,趁着徐王还没有包围盐道,请陛下速回长安。”

  李承乾摆摆手,示意其他人不必再问,笑着扶起马周和柳奭:“朕曾经和牛将军与马周说过,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军队的指挥,以及全国范围内的军队调动,朕不如牛将军,不如卫国公等国公,朕能做到的就是给予他们信任。”

  “陛下~”牛进达翻身跪倒老泪横流。

  “陛下~”在场所有武将跪倒在地泪流满面。

  在这个皇权至上的时代,一个皇帝如此做如此说,武将们夫复何求!

  谁敢造陛下的反,我弄死你!

  谁敢刺杀陛下,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

  这一刻武将彻底归心,誓死效忠!

  李承乾愣了一下,其实……其实这是一个坑,朕本来打算谁掉进去之后顺道埋了再填平的。你们这样……我好惭愧啊。

要的两点,就是征兵和调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