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私房钱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村口的闹剧传到沈小婉耳朵里的时候,她正在准备晚饭,听到的时候她很是诧异。

  见她不知情,张大嫂很诧异,“你不知道?你家老三回来没和你说?”

  沈小婉轻轻摇头,转头朝隔得不远的屋基地看去,江执和工匠们一起正在搬运青砖,挥汗如雨,忙得热火朝天。

  他一回来就过去干活了,她都不知道他在村口还被江婆子给缠上了,他从来不和她说那些,也不知是觉得没什么好说的,还是觉得他和她还没熟到互道衷肠的地步。

  “这江婆子就像个疯子似的,刚安静几天又闹起来。总说江长远怎么好怎么好,可这都几年了连个童生都没考上,花那么多银子供着读书,我看估计全打了水漂了。”张大嫂嘁了一声,“念书一年至少得三四两银子吧?我听说县城里一年束脩得三两银子。那可是不少银子了,要我说有那银子还不如多买几块地多吃几回肉。”

  张家没有供过读书人,哪里知道去县城念书除了每年束脩以外,还有吃食、笔墨纸砚、与书生聚会等还需花不少银子,一年至少得十两银子,这还是算少了的。

  张大嫂很好奇,“江家哪来这么多银子,能供江长远读四五年的书,家里还时不时的吃一回肉,比我们这种人家日子过得好上不上。”

  沈小婉只知道江家有十来亩田地,其余就是靠卖菜卖鸡蛋以及农闲时江铁柱做工赚钱了,其他能有什么收入?

  以前她没想过,现在想来也觉得不可思议,江家哪来那么都银子供江长远念书?而且还给他花大价钱娶县城的媳妇儿,她一直以为是靠着江执殉难的十两银子才娶上的,如此算下来那就不对了。

  不算江长远在水磨村启蒙的几年,就单说去县城念书的几年,那就至少要二三十两的。

  张大嫂瞧着沈小婉也一头雾水,便推测道:“你家老三会打猎,以前是不是老三打猎赚的银子供江长远读书的?”

  沈小婉摇头,“我也不知道。”

  “你问问。”

  沈小婉再次摇头,“都是以前的事儿了,和我也没啥关系。”

  张大嫂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你咋这么老实哦。”

  “嫂子,这和我老不老实有啥关系?那时候我也没嫁到江家,而且银子也都花出去了,我问也要不回来啊?”沈小婉想得很开,是她的她分毫必争,不是她的她看都懒得看。

  嗯,沈小婉觉得自己很佛系。

  张大嫂觉得也是这个理,“那现在江家要是找你家老三给银子,你还给不?”

  沈小婉笑了笑,“嫂子你这可就真的把我当老实人了,都分了家了,供江长远读书的事情也轮不到我们,再说了,他也没银子。”

  “你咋知道他没银子?万一他藏私房钱咋办?”

  “不会的。”沈小婉又看了一眼穿着粗褂子干活的江执,他拿回来的银票都给她了,现在就是个光杆司令,买肉还得找她要银子呢。

  张大嫂见她没听进去,凑近了说道:“你就这么信?嫂子可是过来人,男人身上都会藏点私房钱,你可得好好找找,不是鞋子底下就是床头下面。”

  沈小婉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嫂子,张大哥也藏私房钱?那嫂子可得好好搜一搜,说不准其他地方还藏着呢。”

  “说的是……”张大嫂话了一半觉得不对劲,抬手推了一下沈小婉的肩膀,“嘿,我给你提醒呢你倒是给我下套了。”

  沈小婉嗤嗤的笑了起来,“嫂子和张大哥感情好。”

  “好啥好哦。”张大嫂不自在的抬手捋了下耳畔的发丝,转头看向锅里已经冒大气了的蒸笼,转移着话题:“你这蒸笼都冒气儿了,应该快好了。”

  沈小婉算了下时间,“差不多了应该,端起来就可以炒菜了。”

  张大嫂说道:“现在炒菜会不会太早了?天还没黑呢。”

  沈小婉望了一眼红彤彤的天,的确有点早,“我先把菜叶子汤煮起来,待会儿师傅们做完了正好喝汤。”

  “那也成。”张大嫂帮着把蒸笼端到旁边的木板台子上,“你端蒸笼的时候可小心一点,别被烫着了。”

  “我都用湿布巾包着端,不会烫着的。”沈小婉看了眼在木板台下面钻着玩的小宝,拧紧了眉心,“小宝快出来,去别处玩儿去,小心烫着。”

  张大嫂帮着把小宝从木板下面拉了出来,“听你娘的,这里又是热锅又是火的,被烫到了可不得了,村西头的老赖,抬手推了一下沈小婉的肩膀,“嘿,我给你提醒呢你倒是给我下套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