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过大年第2/4段
最开心的永远是孩子们,每天穿着新衣服跑出去,其实也没有什么可做的,但孩子们的快乐并不是在于做什么,单纯的就是因为快乐而快乐,不管做什么。
吃过草率的午饭,团圆饭就进入了倒计时。
这顿饭会比平时吃晚饭早一些,大概在下午的三点半四点钟开饭,很多人家都是不吃午饭的,只把早饭的时间往后挪上一两个小时。
小孩子们都进入了一中莫名的兴奋快乐当中,在院子里欢呼叫喊着疯闹,小鞭放的啪啪响,等着这顿昐望了一整年的丰盛晚宴。
当然也少不了对半夜换上新衣服的期盼,还有那场可以尽情燃放的烟花。
关外人家过年的团圆饭主要是肉为主,鸡鱼肘子是必不可少的,排骨,猪肝,白切肉,香肠芊子,肉皮冻,花生米,炸丸子,炸或者水煮大虾,炒鸡蛋,扣肉。
不是不能做青菜,也不是不想吃青菜,是没有。到了过年这会儿大部分人家除了酸菜土豆萝卜以外也就是有点大葱了,去哪吃青菜?
一直到八五年以后城里才开始有青菜卖,但是价格相当感人,也不是谁都能吃得起的,一斤青椒要四块,蒜台六块,韭菜五块,芸豆八块……九一年一斤香菜二十四块。
而农村人想要在过大年吃到青菜还得等,要等到九十年代末去了。
当然了,这会儿不是家家都能这么吃,炖一大盆酸菜放点肉就算过年的人家有的是,但肯定也是尽最大努力让这顿饭丰盛一点儿,让孩子们开心一点。
无奈和心酸永远才是社会的主流,不管在什么年代都是一样的。
不过今年的张家堡肯定是方圆几十里之内最阔的堡子,这一点毫无疑问,家家有鱼有肉有鸡有新衣有鞭炮,这会儿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在冒着青烟,空气里都是炒肉的香味儿。
过年了嘛,再节俭的人家也会放松口袋奢侈一回,换一个新年的好兆头,何况今年大家都有了收入。
这也算是咱们的老传统,省吃俭用勒着裤带攒一年,然后集中在这个时间把钱花出去。
团圆饭不是年夜饭。
团圆饭是在下午三四点钟吃,年夜饭是在大年初一零点接神以后吃,可以理解成今天的一天三顿饭被拉长了,从上午八点吃到半夜十二点。
团圆饭不一定吃饺子,年夜饭必须吃饺子,还要啃猪爪,啃鸡爪。
团圆饭讲究的是丰盛,年夜饭就是吃饺子啃爪子,在新年初始的第一天的第一个小时找个好彩头。爪子就是能划啦的意思,喻意新年多赚钱。
老张家的团圆饭就不吃饺子,这一天忙忙活活的也没时间包饺子。
这会儿还没有高压锅,做什么都靠时间硬煮出来,肘子,猪爪,鸡爪子都是需要煮到几个小时以上才能吃的。还有一些蒸的东西也是以小时来定义的。
几口大锅都滋滋的冒着白气儿,厨房里烟雾缭绕,香气弥漫,孩子们就在外面疯一会儿,跑进来看一会儿闻一鼻子,或者偷抓几个丸子几片香肠撒腿就跑。
老六和刘金丰不用做饭,就一起给大马大狗老猫们刷毛,把鸡鸭鹅都喂的好好的饱饱的,把院子扫一扫,把东西摆一摆,到也没闲着。
獾子一家也没落下,今天有两只兔子一只鸡。
母狼獾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安逸富足的生活,完全放松了下来,看到人和狗也不慌张了,甚至还会隔着帐子打声招呼。
时间就在这种浓浓的包裹着喜悦和希望的年味中慢慢过去,日渐西沉。
“开饭啦。”
“开饭喽……”孩子们像听到了命令一样欢呼着往屋子里面跑。
“洗手洗手,把身上掸掸再进屋。放鞭。”
稀里哗拉乒乒乓乓一痛乱,大家都进了屋子里,今天又是满满的两大桌,孩子们在炕上,大人们在地下。
老六在外面用长长的木杆子挑起一挂鞭炮点燃,噼哩啪啦的声音再次响彻山谷。老六家的鞭炮声就像一个信号,马上对面堡子里也一家接一家的响了起来。
过年了。
冒着热气儿和香味的菜码在盘子里摆得整整齐齐,白酒饮料都倒上,精神抖擞把头发梳理的一丝不苟的老太太坐在正中端起酒杯:“开饭。”
所有人都举起酒杯欢呼一声‘干杯’。
“真是过年啦,可是有年头没这么热闹过了。真好。”老张头笑着感慨了一句,端起酒杯举向老张太太:“来,过年了,我也敬你一杯。”
“真能整事儿。”老太太傲骄的看了老头一眼,笑着端起酒杯和老头碰了一个。
刘金丰也端杯敬酒,和老张头,老太太,三哥分别碰了一个,接下来是三嫂。老六不喝酒,李侠替他敬了一圈儿,然后是张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