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雅不雅,见仁见智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灵气复苏以来,越来越多人弃用电车油车。除了部分未完成义务教育和困难人士靠自身出行有些不便的,还在使用各种电车油车,一般家庭用轿车都早早改成了人力驱动模式。

  这玩意搞怪得很,除了那些公共交通工具一时半会还保留着原有形制,私家车这样的个人车辆已经在聚居区内经历了数次形制变化。

  一开始,其实大家没啥私家车,大多数车辆都拿去公用了。在前期紧张的聚居区建设告一段落后,少部分家庭通过申请和调配物资的形式获得私家车,但他们很快就遇上了一个“霉菌”常见问题:哪里有油?

  这年头哪有油啊,这都是供给“军”“工”的油,你嫌贵我还嫌贵呢。

  聚居区保持军事强度和工业生产能力,少不了对燃油的需求。过去有全球性的物流运输网络,从产油国嘎嘎运就是了(当然,这是得掏钱的),在灵气复苏之后,各大产油国与华夏全域断联,仅凭华夏自己的油田,整点工业问题不大,扛着军工也问题不大,但要像过去那样全方位地“挥霍”式使用,这就指望不上了。

  (实际上工业耗能比居民耗能要大很多,不过咱们这忽略这个问题,就当燃油供给刚好不过这条线就行)

  能源市场基本是一体的,除非化工用油做原料,在能源领域,燃油价格上去了,电价往往会跟着涨(基本福利性质的供电不在此列,这就是普遍的市民福利)。油车开不起,电车自然也开不起。

  在一段时间的变化之后,市面上跑着的私家车变得……很有历史感。

  该怎么形容车辆全被改造成人力驱动的样子呢?尤其是过去马车、黄包车、脚踏玩具车的版型在等比例放缩后以私家车形制出现在道路上,并正常运行时,李俭觉得这简直像是在做梦。

  家中的壮劳力若要带家人出行,便带着家人从高密度居民楼步入预备道,将折叠状态的“私家车”——不论其形制如何——的机械结构和车壳套上去,自己固定在动力源位置,就能带着家人在道路上满街溜达。

  为了应对这样的新形势,交规几乎半个月一更新,到现在还没稳定。

  在这种情况下还使用私人油车,还朝聚居区里开,李俭只能觉得张博学应该是兴奋过度了。

  “老张,今天什么喜事,你要把车向区里开?”李俭对此可没什么头绪。

  哥们被部队拉出去参与作战任务不是很正常吗?打赢了也是正常现象,至于兴奋成这样吗?

  “怎么没有喜事……你出任务成功不算喜事?”张博学以反问作为回答,听起来毫无诚意。

  有句话说得好,不要用一个问句回答另一个问句。

  “值得高兴成这样?”李俭看着窗外景色,外头的高楼大厦毫无美感可言,过高的居住密度要求摧毁了灵气复苏前一切主流的建筑设计理念,如何让尽可能多的人在足够小的空间内生活,是过去一年的课题。

  车辆在这些“肥胖”的建筑群间穿行,几乎看不到阳光。过去人们常常欣赏的现代都市景象,在聚居区中面目全非。

  材料还是那些材料,甚至变得更高级,性能更优越,建筑条件更为先进。但过去塑造的街景,在聚居区中很难找到。

  作为阳光在环境光中的替代,电致发光器件和一套精妙的光学反射系统在街道中补充光源,看起来像是每栋楼房都在散发柔和的光。

  “值得。”张博学将车速控制得不快不慢,认准方向,在聚居区内通行。

  ……

  张博学确实很高兴,不过高兴的缘由并不只有李俭任务成功。

  当他载着李俭抵达区内某一合作研究机构,露出开朗的笑容帮李俭开门,迎他下车,顺便将一台平板电脑塞到李俭手里,打开某个准备多时的文件,搭上机构大门拉的红色横幅“热烈庆祝我所“幸福2020”研究活动圆满成功”字样,李俭觉得自己什么都明白了。

  好家伙,现在拉我来做宣传都不需要提前跟我讲了吗?

  本着“来都来了”的精神,李俭趁着张博学在前头和迎接人员寒暄的时间,赶快文件内容,在最短时间了解清楚发生了什么。

  哥们出个战斗任务,回来就搞宣传,也不让我歇一会?

  不过一眼扫过文档,李俭发现确实歇不得。

  如果这玩意写的是真的,那么虽然不知一套精妙的光学反射系统在街道中补充光源,看起来像是每栋楼房都在散发柔和的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