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数旁通十五屏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关于大火烧宫案,论斩计1728人。”朱翊钧说起了另外一件事,张四维案,这个案子已经是铁案了,现在的问题是,杀的人太多了。

  说起这个,大家都沉默,这个实在是不好表态,同意的话,是撺掇皇帝不仁,不同意的话,是违逆圣意。

  “大司寇啊,若是牵连广众,那不得不提到洪武年间,先从空印案说起吧。”朱翊钧开口说道。

  王崇古也是案犯之一,虽然一缕头发是惩罚,但是他如果品错了圣意,死路一条,他沉默了片刻说道:“空印案本身就是假的。”

  王崇古品不出圣意,他根本不知道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究竟打算做什么,所以他打算信实的去讨论。

  王崇古俯首说道:“臣读国史、大明律、御制大诰、会典,皆无空印之罪,最早记载空印案的是方孝孺的《逊志斋集,信史无载,则不可信。”

  “陛下,太祖高皇帝做事,如果真的要杀了数万人的话,御制大诰里必然会写明,而明初的文人墨客们,自然要大书特书,但是仅方孝孺孤本为证,臣以为一家之言,如何信实?”

  “方孝孺说:洪武九年,天下考校钱谷策书,空印事起,凡主印吏及署字有名者,皆逮系御史狱,狱凡数百人。”

  “但是究竟死了谁呢?能查明的仅有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而国史载方克勤盗用官库炭苇两百斤而坐罪论斩。”

  “按照方孝孺的说法,太祖高皇帝把所有拿着印把子的人全都杀死了,一十三省、153府、1171个县,主印者皆死,副手打一百军杖后充军,天下还有官员吗?”

  “方孝孺本就是贱儒,其言诚不可信也。”

  “臣说他的话不可信,因为他的《逊志斋集本身就是错漏百出,臣以《逊志斋集中的郑士利传为例。”

  “方孝孺说郑士利为了救哥哥,上奏言空印事,是为了解救自己的哥哥,可是根据御制大诰的记载,事情不是这样的。”

  “郑士利的哥哥郑士元是因为直言上谏坐罪,懿文太子以唐太宗纳魏征谏旧事求情,最后高皇帝以郑士元清廉正直,勇于谏言扬善,升任其五品湖广按察使司佥事。”

  “方孝孺错有三,第一错是搞错了郑士利上言的原因,郑士利上言不是为了救兄长,而是当时星变,把太祖高皇帝下旨令天下儒生进言;第二错,则是太祖高皇帝宽宥郑士元的原因,是懿文太子以唐太宗纳谏,太祖宽宥兄长郑士元,而非弟因郑士利所言宽宥;第三错则是结果,郑士元明明升迁正五品,方孝孺则说流放。”

  “蔓延全国的空印案大抵不存在,臣以为,这仅仅是方孝孺为父脱罪,所凭空捏造。”

  “臣之所以信国史实录,而不信方孝孺所言,主要是,太祖高皇帝一生光明磊落,从不避谈皇觉寺三年讨饭之事,所亲自处置案件,皆在御制大诰之中,而且,高皇帝英明神武,擅独断,懿文太子进言更加可信一些。”

  王崇古再俯首说道:“陛下,臣惶恐,一家之戏言,恳请陛下明断。”

  朱翊钧思虑了片刻说道:“岁月史书?”

  “陛下圣明。”王崇古叹为观止,陛下真的太擅长总结了,四个字就把他的意思总结的明明白白,时光荏苒,事情已经过去了,已经无法确认真伪,而后曲笔一二,就变成了史书。

  空印案这个案子,王崇古认为是大明制造止投献风力舆论凭空捏造的岁月史书,因为信史无载,一场牵连数万人,杀了几百人,流放数万人的大案,国史实录、御制大诰,一个字都没写。

  明初四大案,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蓝玉案,唯独这个空印案最是蹊跷,时间不详,人物不详,处置不详。

  胡惟庸、郭桓、蓝玉三个大案要案,太祖高皇帝专门在洪武二十三年写了两本《昭示奸党录和《逆臣录,把这些人勾结串联的罪证详细记录,时间地点人物最后处置结果,清楚明白。

  空印案则最是古怪,就连发生的时间,都众说纷纭,王崇古实在是不肯相信。

  作为大明勋臣第一的太师韩国公李善长,死的时候一家七十二口都记录在案,怎么到了空印案就什么都没有了呢?

  当然可能是王崇古读史读的不够精通,并没有找到国史的记载,误会了方孝孺。

  “那其他三个案子呢?”朱翊钧也没说自己信还是不信,王崇古也说了,那是他一家之言,至于到底有没有,情况如何,那得个人去判断了。

  “历历有据。”王崇古最终选择了站队,历历有据回答了陛下。

  “那这1728人论斩,大司寇以为呢?”朱翊钧不动声色的再问。

  王崇古根本看不出小皇帝的脸色变化,无法品出圣意究竟如何,再俯首说道:“历历有据。”

  别问了,杀就是了,你小皇帝天天在地基上开会,不就是为了杀人吗?

  群臣再次安静了下来,等待着皇帝的决定。

  “杀。”朱翊钧挥了挥手说道:“朕意已绝,此事勿议。”

  “臣等遵旨,臣等告退。”廷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俯首领命,而后离太祖高皇帝做事,如果真的要杀了数万人的话,御制大诰里必然会写明,而明初的文人墨客们,自然要大书特书,但是仅方孝孺孤本为证,臣以为一家之言,如何信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