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海派生活初品尝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

  远远看去密密麻麻又整整齐齐,站在河边小桥上,还能依稀看到不远处的公园、医院等配套设施。

  跟几十年后的二线城市也不遑多让了。

  崔刚带着大家一路快步前行,熟门熟路的来到一处住宅。

  二层结构,每层5户,一栋可以住10户人。

  崔刚带大家去了楼上,楼梯最右侧,公用厨房的北角门对门的两间。

  楼梯右拐北侧是公用厨房,厨房右侧是一间,对门又是一间,在厨房的右侧还专门安装了个带玻璃窗的双开木门,相当于两室一小廊的布局。

  唯一略有瑕疵就是没有室内卫生间,每层5户公用一个卫生间,在楼梯左拐的南侧。

  崔刚和魏平安住南向房间,两张一米五大床,床单被罩像是刚换上不久。

  北向是两张上下铺的床,床之间还有两张对在一起的小长桌。

  “好了,大家抓紧休息,明早咱们先去四平路转一转……”

  回到南向屋里。

  “崔哥,明天我干什么?”

  “你留在这里看家,顺便买一些日常用的,记得按点去楼下接水车那里接水……哦,对了,午饭你自己附近溜达着糊弄一顿,晚饭我给你带回来……”

  就这样,魏平安有生以来第一次执行的保密任务展开了。

  每天崔刚都会带着队员窜出去,有时下午四五点就回来,有时要弄到晚上九点之后。

  魏平安感觉自己就像是个摆设。

  也确实是个摆设。

  啥也干不了,没有参与感,更像是换了个地方搞文字研究一样。

  两天时间,魏平安就闷在室内“创作”《地道战》,闲了就下楼去逛公园,去烟纸店买当地的香烟。

  这方面,魏平安得天独厚。

  魏平安感觉自己来到上海,最大的收获就是再次感受到了“不设限”购买的乐趣。

  跟京城的制度不同,里弄里的纸烟店、一些大点的水果店、副食店都是收外汇的。

  而且,非常的积极和踊跃。

  醒来的第一天,魏平安下楼吃了饭,顺便就逛了一圈那个名叫“长白商店”的口字型建筑物。

  询问了销售员,得知可以外汇支付的信息后,魏平安是打算买几包烟的。

  闷在屋里搞创作也是很费烟的。

  这个年代烟民的口号是:“一云二贵三中华,红塔山下阿诗玛”。

  魏平安看到了一个销售员正在往柜台玻璃第二层摆放两罐铁管的中华。

  就是圆圆的,50支装的那种……

  “同志,这个香烟多少钱?”

  “中华铁罐滤咀50支的,1.5元……”

  嗯,价格既贵又便宜。

  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通人,很贵。

  对于怀揣按箱算的美刀的他而言,便宜的丧心病狂。

  滤咀中华20支5毛一包,牡丹滤咀20支4毛8……

  经由营业员介绍,滤咀香烟是头一批,是上海卷烟厂试制的新品,还很有兴致的想要给魏平安解释带过滤嘴的香烟的好处——不拉嗓子。

  来一趟上海出差,总不能什么都不买。

  反正闲着没事,就随便逛一逛,买点小特产。

  零拷雪花膏,买;

  估摸着家里人的身材,买了好几件毛衫;

  得知魏平安可以用外汇结算,主任都跑了出来,特意询问魏平安打算买多少香烟……

  就急冲冲跑出去,从别家店里临时“调派”了两盒。

  一盒是两罐,一罐50支。

  香烟是成条的更像是换了个地方搞文字研究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