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美好明天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见赵兴东进门,解放两口子放下手中的活计,跟他打了招呼,在院子里拉起话来。解放媳妇问道:“兄弟,今天星期天,又来收鸡蛋了?”赵兴东应道:“是啊,嫂子。”赵兴东家虽然是外来户,和本村人没什么亲戚关系,但从父辈的交情来论,他叫姜解放哥。

  姜解放以为赵兴东是来亲自上门收鸡蛋,不好意思的说道:“兴东,你知道,我这攒的鸡蛋多,不像别家攒的少,跑一趟公社划不来,所以……”

  赵兴东笑着打断姜解放的话,说道:“哥,我来你这儿,不是惦记你的鸡蛋,是想问问嫂子养鸡的事情。”

  解放媳妇也笑着说道:“我说兄弟,你放着好好的书不念,先是收鸡蛋,现在又打听养鸡,这咋跟鸡干上架了?”

  “嫂子,这念书也得吃饭呀,不搞点副业,日子紧呗。”赵兴东回答道。

  “那兄弟你是想养鸡?”解放媳妇问道。

  赵兴东答道:“暂时还没这想法,只是好奇嫂子养的鸡,为啥比别人家的鸡能下蛋?”

  解放媳妇对这还真不保密,说道:“兄弟,这没啥奇怪的,我也没有祖传秘方,要想母鸡多下蛋,简单的很,就是把鸡伺候好!”接着就说起自己的鸡经来。

  首先,解放媳妇每天都给鸡喂一点粮食,别人家通常是散养,难得给鸡喂一口粮食。而解放媳妇算过账,给鸡喂一点儿粮食所花的代价,比起多收的鸡蛋来讲要少。当然也不可能纯拿粮食喂鸡,因为人还没被喂饱呢。

  第二,每天让孩子们去抓些蚯蚓和小虫子,鸡吃了这些东西后,下蛋的频率提高很多。

  第三,为防止鸡受惊吓,解放媳妇多数时间是把鸡关在鸡窝里。每天只放一会儿风。

  第四,为减少气候对鸡的影响,夏天给鸡窝上面盖上厚草,用来遮阳、隔热;冬天把鸡窝搬到灶房旁边,用来保温。

  四条鸡经说完,把赵兴东听的不由感叹,想要鸡多下蛋,还真得把鸡伺候好。然后他又说道:“嫂子,难怪大家都夸你是咱村的贤惠媳妇,把养个鸡都琢磨出这么多门道,真厉害!”

  “谁叫我们两口娃多呢?”解放媳妇叹了口气说道。这两口子今年都刚到30岁,不过已经是有五个孩子的爹娘了。

  赵兴东问道:“嫂子,你跟哥咋不多养点鸡呢?现在鸡蛋好卖,价钱也不错啊!”

  姜解放听了,苦笑一下解释道:“兄弟,再不敢多养了,再养家里口粮就实在不够吃了,养这九只鸡,已经把家里的劲鼓圆了,要不是你嫂子打理的好,娃娃们怕是连稀的都喝不上了。”

  原来,农户养鸡少,完全可以靠散养,让鸡自己去找食,不费什么粮食。可要是养的多,就必须拿粮食喂,土里也没有那么多食,可以让鸡刨。因此姜解放家里养九只鸡,已经是全家的极限了。

  赵兴东知道了这个理由,不由想到,要是能大量提供粮食,倒是能多养鸡,可随即又一想,这年月谁家有那么多粮食,人还都不够吃呢。

  解放媳妇也说道:“要是家里有点多余的包谷,那就好了,鸡吃包谷长的快,可咱队里分的粮食太少了,我这一家七口嘴里实在是抠不出来了,要不还真想多养几只鸡。”(包谷就是玉米)

  听到包谷,赵兴东心中不由一动,想到10月过后,就要收包谷,到时候秋粮一分,这不家家户户都有包谷了。别的村肯定留着包谷当口粮,但贾柳沟富裕,他们村肯定有余粮,自己倒是可以贩些过来。记得上次跟贾有林说过养鸡的事情,可他没有兴趣,既然这样,不如煽惑自己村里多养点鸡,也是不错。

  想到这里,赵兴东对姜解放说道:“哥,要是我给咱村弄些包谷回来,发动大家多养些鸡,你说这事咋样?有没有干头?”

  姜解放不信,问道:“兴东,你从哪儿搞粮食?这粮食可不好弄。”

  赵兴东就把贾柳沟的情况跟他说了,也提到自己跟贾柳沟的支书与队长都认识,打过几回交道。这下姜解放倒是信了,谁不知道鹞子公社的贾柳沟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说他们村有余粮,还是可靠的。

  不过解放媳妇精细,问赵兴东道:“兄弟,那贾柳沟有余粮,自己咋不养鸡呢?”

  赵兴东解释道:“贾柳沟人心齐,说干啥,那是全村一起上的。现在村里开了磨房,大伙都忙着出油、卖油的事情,我也劝过他村支书多养鸡,不过人家不上心。”

  听着贾柳沟开了磨坊,解放两口子都有些眼红,也想着自己村里应该搞点副业,于是三人就算起帐来。

  一个大鸡每天要吃2两包谷,一年就是70多斤,一斤包谷黑市价1毛3,一年下来买包谷要花9块钱。用包谷喂鸡,鸡的产蛋率高,一年能下300个鸡蛋左右,鸡蛋个头也大些,约有37斤鸡蛋,大概能卖13块钱。买一只产蛋母鸡要2元左右,下个3、4年蛋没问题,每年也就是5毛钱;养个鸡娃,到下蛋的时候,也要吃2元左右的包谷,不过要养年都刚到30岁,不过已经是有五个孩子的爹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