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凋零之美第3/4段
感情因何而产生,这是一个单纯的生理学心理学甚至哲学都无法说清的问题,因为科学无法用理智的办法分析,所以才有它的独特性。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但是,赵本山却强调:人活着为了什么?为了一个情字。范伟因为这个情字,差点抽过去了。人一旦动了感情,理智就失去了作用。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共同,那种感染力与温暖度,会让你不顾一切地投入。
都是病友,要什么自行车?
情感是怎么产生的,这是个迷,就像华筝永远不理解,靖哥哥为什么倾心于刚认识的黄蓉。也许是本能?也许是某种神秘的力量?也许是人们常说的宿命。
众所周知,宗教般的情感,是最富有感染力的。就像李雯的父亲去世时,按死者为大的宗教,一群老男人们,坐在他的灵前,几天几夜,诉说着故人过去的好处,那一种感染力,那一种群体团结的氛围,足以打破人类对死亡的恐惧,足以给逝者亲人,以最大的慰籍。
人们在战胜自然困难的时候,最初时,只有自己的力量,肯定是弱者。人类没有雄鹰的眼神,没有豹子的速度,没有老虎的力量,没有野猪的獠牙。人类面对危险与恐惧之时,最有力量的武器,其实是集体的团结。依靠群体的力量获得的安全感,让我们成为一种记忆保留下来,成为感情的最神圣因素。
而此时,三个人沉浸在同一种音乐和情感中,虽然表面凄凉,但很美丽,就是出于这种团结的情感。
在人群中,人们根据大家的情绪而情绪,拒绝思考与置疑,共情的安全与激动,让思辨没有余地。从理智上讲,有一本书的名字很恰当:《乌合之众》。但是,人类却天生需要这种感情,并且在这种不理智的状态中,找到了温暖。
感情蔑视理智,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感情从你生下来的本能中,就已经开始了。而理智,却要后天漫长的培养过程。所以,先有感情再有理智。先入为主的优势,注定了它是胜利者。
而理智注定是要失败的,人们老了后,普遍就不会理智,而感情占据着更大的因素。况且,你即使是最理智的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也抵不过最终的结局,死亡。面对死亡,所有理智,都无法给出解决方案。
而感情可以,人们会把感情寄托在死后的世界,寄托给这些活着的人。所以,感情永远是最终的胜利者,在这一点上,晓之以理,远远赶不上动之以情。
小简其实并不是想象中那样动情,他此刻,只是冬子与李雯动情的配合者,他像一名导演,想把这两位当成男女主角,让他们谈一场情感戏,并且,最好让这种戏码,弄假成真。
事情的发展,一切都那么顺利,看样子,李雯依靠着冬子那温馨的画面,冬子那自然的悲伤,合成一张深情的电影海报,完全可以打动任何年轻人。
小简突然想到,自己不仅是导演,还是制作人。因为,今天的钱,也是自己出的。如果有一天,陈冬留在这里,跟李雯成了家,自己是不是可以凭今天的功劳,总可以吃冬子烤的羊肉串?小简吞了吞口水,抓起一把腰果,塞进了嘴里。
这种得意,只是刚开始,随着情绪的加深,小简居然也产生了某种悲剧意识。他点了一首歌《山丘》,是一个老男人写的一首老气横秋的歌。本来,他年轻,不该有这种情绪,但他想试试那种苍凉,当然,这首歌的顺序是排在冬子那首《晚秋》之后,因为冬子也要唱老男人的歌。
男孩变成男人之后,总喜欢模仿一些老男人的作派,这是榜样问题。
而小简找到这首歌时,悄悄在电脑上换了一下,他把这乎歌换成了一个男女合唱版的,他想让这一对,合作一个共同的情绪来。
看戏不怕台高,他还点了一首李叔同的《送别》,作为备用。
樱花曲还在循环,而冬子与李雯却已经在默默地碰杯,没有理会一旁偷窥的小简,这让小简产生了极大的成就感。
为配合冬子感情的复杂冲突,他成功地把一个庆祝聚会变成了一个悲伤的共情氛围。小简在黑暗中悄悄地微笑:我估计是个人才!
其实,小简作为一个艺术爱好者,也会被凄美所感染的。他小时候,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大多是日本的,比如《奥特曼》说的宿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