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这个高手第2/4段
“你的意思是,他母亲叫柳姑,所以,在他的记忆中,他把自己故乡的地名,也安上了柳树的特点?”
“对啊,这个可能性很大。于是,我就专门在西安附近的地方,专门找柳姓聚集的地方。因为在我们这边,一个村庄一个地方,同姓人聚居的情况比较普遍。我还产生了一个联想,也许,那个人贩子,也许就是他母亲的娘家人,或许也姓柳,或者她丈夫姓柳,这也是个寻找切入口,对不对?”
分析各丝丝入扣,这位公安大学的青年才俊,水平不是吹出来的,他是个高手。
他于是重新检索信息,找这女人贩子中是否有姓柳的,还真找到两个。但经过其它条件比对,不是求助人的相关人员。
在这58个犯罪团伙中,每一个女罪犯,当时的丈夫是否姓柳呢?他通过查询户籍信息,有了新的发现。
一位叫王菊花的人贩子,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位人贩子的户籍信息中,她丈夫姓柳,是乾县柳家庄人。那是不是有这种可能,这个柳家庄,就是求助人母亲的娘家呢?
再按这个思路,追寻户籍信息相关内容。发现,这个柳家庄周边,只距离六公里,就相邻着一个王家庄。太巧了,这种近距离婚姻,在三十年前当地婚嫁的状况里,非常普遍。在检索婚姻状况里,他发现,柳家庄与王家庄通婚的历史已经很长了,既有王家庄嫁到柳家庄的人,也有柳家庄嫁到王家庄的人。
“也就是说,求助人的回忆中搞岔了。他说老家地名时,实际上是联想到了母亲娘家的地名,对不对?”小夏好像明白过来了。
“有极大可能。毕竟,小时候,到外公外婆家的美好回忆,让他对柳家庄这个地方,深有眷念。并且,母亲改嫁以后,他以直觉与情感印象来记忆,母亲或许是回娘家去了。那些最美好的期盼,就在柳家庄汇合了。对温暖对安全对母亲怀抱的思念,让他在记忆中强化柳家这个特点。”
这完全是心理学了,估计,这位冯警官,看的是犯罪心理学,也学会了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冬子觉得,他说的,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那你给我们打电话,就是确定了调查走访的重点地区,就是柳家庄?”冬子问到。
“不仅仅因为这。仅凭这种大概率的推断,不能成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我是发现了后来的一个信息,才给你们打电话的。”
“什么信息?”
“那位王菊花,已经于七年前,死于一场意外。而意外的原因,是回娘家时,失足不小心跌入村里的沟渠之中,淹死了。而她的丈夫,却因为,村里修的这条深渠,路两边没有栏杆保护,而起诉了村委会要求赔偿。我连夜找乾县法院管资料的同学帮我查到的。你知道,在法庭卷宗上,有一句话,是关于王大个的。”
本来,冬子与小夏还在为王菊花的死而叹气。她出狱后,应该是寻找这位求助人线索的最好寻访对象,但她死后,在哪里去找人问情况呢?
但一听到王大个的名字,他俩就兴奋起来。这个名字出现在求助人的回忆中。因为求助人回忆,这个王大个,就是他父亲的俗名。
“当时法院的卷宗上,有这样一段记载。王菊花的丈夫在法庭上举例。当年村里的王大个,也是摔死在这渠道里,村里赔了他五万块钱。按当时货币的价值,按今天算,村里至少要赔王菊花,至少三十万,因为货币贬值了嘛。”
“他一个农村人,还知道货币贬值?”冬子很不理解。
“肯定他找了律师的呗,要不然,怎么想到打官司。”
“那村委会当时是怎样回应的?”
冯警官调出他同学拍的当时卷宗的照片,给冬子与小夏看。在电脑上,字体虽然有些旧,但看得很清楚。
当时村委会有一个证明材料,大意是写,王兵,俗名王大个,当年摔死在沟渠时,是因为当时是挖沟渠的集体劳动时摔死的,属于因公伤亡,按国家因公伤亡的规定,给予一次性丧葬抚恤及赔偿,总计四万多元。
当时有控沟渠工程,乡镇的立项文件,村委会的集体讨论会议记录,工程造价资金来源,都是财政所造好的材料。而村里施工时,经工员及民工领取工钱的表格,也作为证明材料在列。其实,王兵,就是王大个,就是领取工钱的人员之一。
而王大个因为工作,当时是如何摔下来的,一切都有当时旁观者的记录,以及送emsp; “那你给我们打电话,就是确定了调查走访的重点地区,就是柳家庄?”冬子问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