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灾民迁徙(三)第1/2段
贾似道的计划是同意杨邦宪所请,允许苗疆灾民经过广南东西路,但费用自理并不得滋扰沿途州县。如给当地官府和百姓带来损失,需要照价赔偿。为确保后者执行,需要提供担保方和担保物。播州已是拥有数州之地的政治实体,为其提供担保的便只有比他更强大的政治实体——霹雳军了,担保物则是一千万斤粮食。
既然霹雳军是幕后主谋,便要将之陷到救助苗疆这桩难事之中。在贾似道看来,巴蜀和大理发生旱灾必然使霹雳军自顾不暇,要协助播州将数十万灾民迁到琼州何其艰难。这些灾民在路上发生骚乱是必然之事,到时侯那些粮食自然归朝廷所有,不花一分钱便可以赈灾,甚至可以揩取不少油水,何其美哉!
话刚说完,朝中众人的谄媚之辞便如潮涌出,直呼贾相高明。贾似道权倾一时,其党羽遍布朝野,即便皇帝赵褀也称其为“相父”,这使得其气焰日炽。即便不是其党羽,也不敢轻易拂逆其意。当下也有明白人看出了这个计划的重大弊病,即在政治上会让朝廷失掉颜面,在苗疆周边的羁縻州县失掉人心。在经济上则会壮大霹雳军,毕竟人口是最大的财富。琼州有了迁徒过去的数十万人口,必然会成为繁荣之地。
只是贾似道讲得摇头晃脑,满脸得意之色,那里有人敢摸老虎的屁股,指出这些弊病。作为一代奸相,贾似道也是绝顶聪明之人,那里会不知道这些弊病。他之所以作出如此决策,一方面是要保持政局稳定。如果荆湖南路和广南西路发生骚乱甚至举起反旗,朝廷肯定会派军前往,这又会导致襄阳和两淮前线兵力空虚。一旦镇压叛乱不力或抗蒙前线失利,会让自己的宰相之位芨芨可危,而这两者可是大概率之事。另一方面,也是贾似道收了杨邦宪派人送来的五万两白银。
实际上,收了播州银两的朝廷高官并不只有贾似道一人,而是接近在三分之一,也正是这些人在堂会之上为播州说话,不过打的旗号是怜悯天下苍生,要给灾民一条活路。他们与杨文有故情旧谊不假,但若不是看在银两的份上,也不会冒着被弹骇的风险为播州说话。升龙会盟之后,临安朝廷对霹雳军极为恼火,认为欧阳轩做出了僭越这种大逆不道之事,并派人前来责问。接待朝廷使者的李爽对此回答道:“会盟乃是签订平等协议,那里有天朝上国与藩属国签订协议的道理?”。如此狡辩,让使者无话可说,只得悻悻而回。只不过,朝中高官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此事。恨屋及乌之下,与霹雳军关系紧密的播州自然受到了牵连。
杨邦宪此次总共送出了十万银两,贾似道便占了一半,其余高官从二千两到五千两不等。这些银两都是霹雳军中央银行发行的银票,可以随时在临安代办处换取现银。临安代办处的银两又来自达官显贵们的存款。朝廷的腐败人所共知,达官显贵都知道这艘千疮百孔的破船必然沉没,于是也在暗中打算退路。将一部分钱存在霹雳军,便是其分散风险的方式之一。他们虽然在朝堂之上痛斥霹雳军,暗中却偷偷在银行中存了不少金银。霹雳军虽然不受人待见,却一诺千金,保护其私有财产,比野蛮的蒙古人可靠多了。
事实上杨邦宪所做的一切,确实是欧阳轩在幕后策划,但都是播州上下心甘情愿的。杨邦宪跟着欧阳轩耳濡以沫,当然明白人口是实力的基础。只不过灾情之下,向外迁移人口是迫不得已之事,但也是最明智的选择。苗疆两百万人口,按人均缺粮一百斤计,便是两亿让使者无话可说,只得悻悻而回。只不过,朝中高官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此事。恨屋及乌之下,与霹雳军关系紧密的播州自然受到了牵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