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豪强进化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长孙无忌觉得显而易见:

  “克明看这地图,唐之外如此辽阔,后世多国林立,国与国不同,定然要通过商贾官市互通有无。”

  “那唐之周边我等尚能谋划征伐,然如那大秦之地,相隔数万里,如何兵伐?”

  “只是后世似乎对儒生略有偏见?”

  房玄龄起身,一边踱步一边摇头道:

  “齐鲁之儒懂什么经济之策?装腔迂阔,读经书不晓通变,言圣言而不明治国。何言偏见?”

  说着说着房玄龄脚步一顿,看到那阎立本的画纸上,大唐国主正在活灵活现的捧腹打滚。

  房玄龄只当没看见,赶紧踱开,随口问道:

  “只是不知这穿越是何意?”

  杜如晦倒是还有印象:

  “此前光幕有语陛下穿越刘禅,让人入青史,想来应是后世奇诡之谈。”

  相较于这小猪陛下,初唐有完整的汉魏晋和南北朝能够参考。

  因此这对于盐铁、商税以及太学都有自己的看法,因此便只能从细枝末节才猜测了。

  几臣默契的对豪强之说避而不谈,不是陛下开头的话实在难以把握尺度,但各自心中都有心思。

  东汉是豪强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失去了皇权的打压,豪强也开始变得多样化。

  在刘秀废除了郡国的武装力量之后,地方上拥有大量土地的豪强进化出了庄园地主这种究极形态。

  其中佼佼者是汉桓帝时的崔寔,他这位首屈一指的具有文化的大地主甚至写了《四民月令来指导其他地主们怎么管理庄园。

  在这本书中就能看到,一个合格的庄园需要包括农业、养蚕、纺织、酿酒、制药、养马等产业。

  军事上需要有角弓弩,练五兵,习战射,武库和辎重车属于标配,武帝时有的坞堡在这一时期成了庄园标配。

  而如崔寔这样的大家族,庄园内兼具农林渔牧副的特点,足以关起门来自己生产,给主家提供丰富的物资支持,从而安心攫取政治权利。

  比如崔寔,祖父崔骃是著名学者,与班固齐名,父亲崔瑗亦是学者,与大儒马融、张衡乃是挚友。

  堂兄崔烈,官至太尉,侄子崔钧,乃是三国名士,字州平,与诸葛亮相交莫逆。

  崔寔家族起于涿郡,后改至博陵郡,也就是后来那个很著名的,甚至引得二凤忌惮的博陵崔氏。

  虽然唐初时二凤亲手打压,但晚唐时博陵崔被公推“士族之冠”,终唐一朝出宰相十六人。

  不过唐后声音就骤减,大概是经历了五代十国之后终于被重创了,在南宋博陵崔彻底没落。

  另外一种豪强则是借着东汉开国的这股学风走上了另外一条路子:经学化而后世官化。

  简单来说就是先用家产做学问,做学问之后养名,养名完毕之后就正式入仕途掌权。

  因为当时的大儒是可以自己收弟子的,因此只要有点钱的豪强即使不能送儿子入洛阳念太学,也会送到本地大儒那里,与其他豪强交好结党。

  这条路线走的最顺的是弘农杨氏,虽然他们自己不认,但都知道是始于分项羽尸的赤泉侯杨喜。

  杨喜曾孙杨敞为昭帝时丞相,司马迁女婿;杨敞玄孙杨震官居东汉太尉,号称关西孔子,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为太尉,有有的坞堡在这一时期成了庄园标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