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人的悲欢总是不同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第100章人的悲欢总是不同

  这日傍晚时分,两宫拥着赵煦,驾临内东门下小殿召见了两位翰林学士。

  口授了旨意。

  于是,第二日丁卯(初四)。

  两道宣麻制书,从宫中降出。

  银青光禄大夫、西太一宫使、知河南府韩绛,落西太一宫使,进拜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进封康国公,加封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寄禄官自银青光禄大夫,升任金紫光禄大夫。

  致仕前宰相、守太师、潞国公文彦博,落致仕,进拜平章军国重事,守太师,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寄禄官恢复为紫金光禄大夫。

  同时,还有一道起复诏书,同日颁布。

  责授筠州团练副使,随州安置沈括起复为提举专一制造军器局,弥英阁讲书,寄禄官恢复为从六品朝请大夫。

  比起被责授前的中大夫,降了三级。

  ……

  同日,距离汴京一千多里外的浩浩长江航道中。

  一艘乌篷船,在这浩浩江水中,飘摇着向前。

  苏轼布衣常服,坐在船头,望着浩浩江水,也回望着身后渐渐远去的山川。

  心头百感交集。

  他的妾室王朝云,来到他跟前,问道:“郎君不舍张公?”

  苏轼点点头。

  去年七年正月,他五年黄州团练副使责授期满,大行皇帝亲发手诏,准许他离开黄州,前往条件更好距离汴京也比较近的汝州居住。

  虽依然是责贬,但人身自由已经得到了部分恢复。

  不再限制访友,也不再限制书信往来。

  于是,苏轼利用这段时间,去看望了自己的弟弟。

  那个在乌台诗案里,拿着自己的官职差遣,给他抵罪的苏辙。

  然后来到了江宁,拜谢了乌台诗案中打破隐居的沉默,出手为他求情的王安石。

  出乎苏轼的意料,王安石对他这个曾经的政敌的来访非常欢迎,不仅仅带着苏轼参观了他亲手种在半山园中的花草,还请他到保宁禅院中饮茶、参禅,两人讨论佛道,品评天下诗文,竟有几分知己的味道。

  王安石甚至盛情邀请苏轼在江宁住下。

  还说汴京那边他可以去打招呼,苏轼非常感动,奈何囊中羞涩,根本买不起江宁的田宅,只能作罢。

  离开江宁,苏轼又受到朋友邀请,前往真州。

  也是在真州的时候,他得到一个消息,与他同科的常州友人蒋之奇已经替他在常州买好了田宅,邀请他去常州居住。

  对常州,苏轼非常喜欢。

  于是欣然答允,便在去年七月,抵达常州,在当地住了一个月,他越来越享受在常州的生活。

  便在常州写了一封上书,请求汴京批准他在常州终老。

  可惜,那封上书递了上去后石沉大海。

  汴京的天子,有没有收到都不知道。

  无奈之下,苏轼只能硬着头皮北上,在当年十月抵达泗州。

  在大宋南都应天府隐居的元老张方平听到苏轼来了,马上派人将苏轼请到他家中做客。

  然后又帮苏轼,给汴京上了第二份乞居常州的上书。

  这一次,元老出手,苏轼的上书终于到了君前。

  大行皇帝御笔亲批:可!

  苏轼收到大行皇帝的回复时,已经是元丰八年的正月。

  张方平将苏轼在应天府留到了三月初。

  也就是大行皇帝驾崩的消息传到应天府的时候,闻得天子晏驾,张方平立刻动身准备入京赴阙。

  苏轼则只能遵守大行皇帝的诏命,带着全家老少,启程南下。

  如今,已是在长江航道上,漂泊了将近十几天。

&泗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