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超敏捷训练法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但背越式的话,身体重心在越过横杆时,两者之间的间距最少要在三厘米以上,否则根本无法越过横杆。

  但在实际操作中,低于五厘米就已经不能保证这次跳跃能顺利完成了。

  这就涉及到运动员对身体重心的把控能力了。

  跳高运动从实质上来讲,其实就是一项将水平速度转化为向上动能的比赛,比的就是谁能最大效率的做到这一点。

  光有弹跳力没有技术,能跳过两米的搞不好一米八都跳不过。

  当然,没有良好的弹跳力光有技术也只能“望杆兴叹”,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就是对身体“重心”的把控。

  这个“重心”并不是我们平常意义上讲的身体重心。

  是指身体运动的中心,换句话说叫做动作开始的源点。

  所有的运动不管是跑、跳、走、推、拉等动作,都有一个用力及支撑的发源地。

  而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身体的重心其实一直是在不断变化当中的。

  就比如跳高运动员在越过横杆的过程中,先是头、颈、肩、脊柱,而后是腰、臀、膝等一一过杆。

  在这个过程当中,身体的发力点是不断变化当中的,身体重心也在不断发生位移。

  一般跳高运动员的身高至少都在一米八以上,想想看,这么大个身子要从头到脚越过横杆

  谁能如此精确的将身体重心正好操控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

  而身体重心的操控一个不小心可不就把横杆扫掉了么?

  一般的应对方式当然是不停地训练,比如大量的倒肩、着垫、全程跳高练习等等。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进一步提高运动员对身体重心的操控能力呢?

  答案是有的,那就是先前我们讲的,提高运动员平衡能力、柔韧性和敏捷性。

  实践证明,拥有这些出色的身体素质,运动员就像是多了套雷达传感器。

  能更清晰地感知自己尤其是在复杂运动状态下的身体重心变化情况。

  如此一来,那他冲击自己的极限高度时就能更有效的把控重心。

  不但可以获得更高的起跳高度,更能有效的提高过杆成功率。

  想想看,两个水平一样的选手,一个跳了三次才成功,而你跳了两次就成功,金牌给谁?这不明摆着么?

  再想想看,两人弹跳力身高都一样,一个战战兢兢跳过横杆,事后一看。

  我擦!身体重心高过横杆足有六厘米,浪费啊!但这已是他目前水平的极限了。

  这时,轮到你了,你轻巧地一跳,腰背良好的柔韧性让你能险险擦着横杆过去。

  再一看,不多不少比他高一厘米,不好意思,多谢承让!技术上的优势让你获得了对他的领先。

  而你俩之间的差距就是那一丝敏捷性的差异,而就是这一丝差异造就的就是两个不同的结果。

  现在主流的跳高训练不是不练这方面的内容,但和后世将运动员像培养杂技选手的做法相比就不值一提了。

  那会王小石虽然不是练得很出色的那批,但劈个一字马来个后空翻,再到平衡木上翻个跟斗小意思啦!

  也正是这项p;答案是有的,那就是先前我们讲的,提高运动员平衡能力、柔韧性和敏捷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