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鲁肃第1/2段
张昭等人走了之后,孙权才揉着自己头疼欲裂的脑袋,满脸疲惫。 对于刘备此人,孙权并不是很想杀他,一则因为刘备为汉室宗亲,杀之有违汉臣之义;二则,刘备此人虽然才能不显,于行军打仗上败多于胜,但手下猛将如云,关羽、张飞、赵云之流皆为万夫不当之勇。 但是关羽能让曹操多方拉拢,并于诸将之中分封汉寿亭侯便可知一般。 但是张昭所言也为实情,收容刘备,便就是在明面上要和曹操翻脸,为了一个刘备,孙权觉得尚且还有些得不偿失。 孙权也有些犹豫不定,“若是此时仲兄在就好了。”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如今正是要问周瑜的时候。 “周瑜虽然不在,但不是还举荐了一位鲁先生在府上吗?” 孙权闻言,缓缓睁开眼睛,“你怎么来了?” 乔玮的肚子开始显怀,因为是第一个孩子,乔玮也没有什么经验,万事都比较小心,连司金场和莫氏铁铺也去得少了,平日里不管事的时候,也都在屋子里研究着兵器改进。 自从朱治和莫三公子在司金场内推行三赏之制以来,成果并不显着,乔玮不知是因为这些工匠有藏私之心,还是因为不信三赏之策,乔玮收到的有效的“新巧之术”寥寥无几。 乔玮来寻孙权也是拟定了三个受赏之人的名单,另外也想请教请教孙权,除了三赏之策,可还有旁的法子可刺激诸将积极献新技。但一进门便听见了孙权的呢喃。 周瑜人不在吴郡,但还是为孙权举荐了鲁肃。鲁肃其实早在去岁的时候就因为避祸而迁居吴郡,因和周瑜有赠粮旧谊,想来投奔周瑜。 周瑜知道后,便写信将在吴郡的宅子直接借给鲁肃居住,并写了一封举荐信给孙策,但当时的孙策已经病入膏肓,书信皆由张昭和孙权处置。孙权当时满心都是孙策的病情,自然也没有心思理会这封举荐信,只是抽空让乔玮去拜见了鲁母,尽了一番地主之谊。 乔玮倒是和鲁母相见甚欢,但她当时也无权许诺鲁肃什么。 等到孙策死后,鲁肃对江东的局势略有些失望,心里也想再另寻明主,正巧好友刘晔也写信来想为曹操招揽鲁肃。鲁肃思考再三后便写了信给周瑜告辞。周瑜收到书信后,又立刻回信,极力阻止鲁肃北上,“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曹司空虽有雄才,然麾下谋士如云,世家子弟亦多归顺,兄之家世,定无出头之日。 何况于曹司空而言,兄之谋略不过锦上添花,多少皆无异。而江东不同,南昌侯虽年少,礼贤下士、重用能臣且并不以出身论贤才。又有帝王之相,若得兄,必如鱼得水,共图霸业而得君臣相和。” 又写了一封信给孙权,再三举荐鲁肃,言语间十分推崇鲁肃的才能。 孙权得到信后,立刻带上张昭亲自前往周宅见了鲁肃,孙权才知道周瑜为何强烈举荐鲁肃给他。 召贤令发布之后,江东旧臣一番地主之谊。 乔玮倒是和鲁母相见甚欢,但她当时也无权许诺鲁肃什么。 等到孙策死后,鲁肃对江东的局势略有些失望,心里也想再另寻明主,正巧好友刘晔也写信来想为曹操招揽鲁肃。鲁肃思考再三后便写了信给周瑜告辞。周瑜收到书信后,又立刻回信,极力阻止鲁肃北上,“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曹司空虽有雄才,然麾下谋士如云,世家子弟亦多归顺,兄之家世,定无出头之日。 何况于曹司空而言,兄之谋略不过锦上添花,多少皆无异。而江东不同,南昌侯虽年少,礼贤下士、重用能臣且并不以出身论贤才。又有帝王之相,若得兄,必如鱼得水,共图霸业而得君臣相和。” 又写了一封信给孙权,再三举荐鲁肃,言语间十分推崇鲁肃的才能。 孙权得到信后,立刻带上张昭亲自前往周宅见了鲁肃,孙权才知道周瑜为何强烈举荐鲁肃给他。 召贤令发布之后,江东旧臣也各自举荐了各样的贤士人才给孙权,孙权也都一一见过并与之交谈。孙权从来只问一个问题,“如今汉室如大厦将倾,四方纷乱不止,孤承父兄基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孤?” 那些来投的贤士各有良策,孙权也都令张昭记录在册,谈论之后也会反复思索,那些答案都各有裨益,然而却没有一个人能说到孙权的心坎上。 唯独鲁肃却给了一个孙权最满意的答案,“当年,汉高祖忠心耿耿想尊义帝而不成,究其缘故乃是西楚霸王项羽加害义帝而欲取而代之。当今的汉室,曹操就犹如当年的项羽,君侯亦如当年的汉高祖。桓文之功?君侯也不必和某说笑了。 以肃私见,汉室已不可再兴,曹操亦不可卒除,君侯当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不可再北进惹诸侯嫌猜忌恨。北方之地,已然为多事之秋,君侯当趁此局,先保江东而西向,据长江之南,与刘璋、曹氏三分天下。最后立帝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