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乡试(下)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第42章乡试(下)

  静心凝神,腹稿打下。

  周清先做了第一道考题,题目是“舜之居深山之中”。

  这题目在周清读过的八股文史料里是有的。当初徐光启参加乡试,就考了这题目。

  徐光启是以心学的理念破题。

  这个世界里,心学和理学是并存的。理学心学没有程朱陆王这等牛人,而且同出一源。

  故而科考时,无论是心学、还是理学,皆可用上。

  他再倒霉,乡试阅卷官都不可能完全是理学那一派,何况他还从林小姐那知晓,陆提学本身是偏向心学一派的。

  作为本次恩科乡试的副主考,陆提学肯定在阅卷时,有较大的话语权。

  既然厘清利害,周清自然用上了徐光启的名篇破题。

  “圣帝之心,唯虚而能通也……”

  草稿先打下。

  接下来两道读过的题目,周清也一一打下草稿。

  至于其余四道题,本就是中规中矩的题目。

  周清凭借自身对八股文的理解,照样答了过去。

  七道题的答案,周清全写在草稿上,将其中一些不合时宜的新颖观点都一一删去,另外填充内容。如此一来,他记诵的三个题目的名篇答案,经过修改之后,有所失色,但很稳。

  经义文章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能不能考中,实则和考官的口味有关,而且要尽量符合当前时政,好古非今,除非特别对考官胃口,否则会严重拉低印象分。

  写完七道出自四书五经的题目后。

  周清将修改好的草稿一一誊写在正式的试卷上。

  做完这一切,才不到两个时辰。

  到了下午,周清才审视策论的题目。题目与刑罚宽猛有关。这类的论题,能引经据典的太多。他脑海里还有许多名篇,如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不过这千古名篇,里面有许多虚构的典故。

  除了苏东坡,怕是很少有人敢在事关前程的应试时现编典故。

  周清综合了脑海里许多相关的文章,开始融合编织,去掉那些惊世骇俗的观点,或者不合时宜的内容。

  策论相比八股,更能体现才气。

  他将脑海里的相关文章,梳理缝合,花了一下午时间,才将策论搞定。

  写完这一篇策论后,他有种文章融汇贯通的感觉。

  注意力放在养生主上,文胆初阶原本是虚化透明的样子,如今再次字迹饱满起来。

  大抵是他全身心投入写作中,落笔的文字有了血肉精神,使原本破碎的文胆恢复了过来。

  平日里写作的投入程度,自是远远不能和乡试这样重要的场合相比。

  他等到第一场考试快结束前,方才交卷。

  这时雪已经停下,天气也越来越冷。

  这个世界的乡试是连考两场,一天一场。

  第一天交卷后,原地在考房休息。考试期间要大小解,须得领号牌出去,一天有两次小解,一次大解机会。

  如今已经有考生熬不住,生了病。

  但没有办法,只能继续煎熬。

  到了第二场考试,除开一道经义题外,还要考诏、判、表、诰之类的写作,此类无关文采,看的是考生对这类文章的熟悉程度。

  其实乡试第二场的重要性远不如第一场。

  但答得太差,也会因此落榜。

  因为这其实考的是公文写作,属于做官的基本功。可以不是很好,但绝对不能太差。

  第二场的上午,便有考生陆陆续续交了卷。

  其中大部分倒不是发挥好的缘故。

  反而多数神色萎靡,有些人病来如山倒,还得人搀扶出去,或者抬出去。

  周清虽然早早答了题,还是等到下午才交卷,缓缓离开考场。

  这次乡试,考的不只是才学,还有身体、意志……

  巧了,这正是他擅长的地方。

  …

  …

  “师弟,你考好了。”福松等在外面,见到周清出来,长舒一口气。现在他依旧有些许萎靡,反倒是周清冒着风雪参加完乡试,看起来竟然精神抖擞。

 &  但答得太差,也会因此落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