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五花折桂第2/3段
“壮哉李太白,异象盖古今!此后,谁敢言诗赋乃是小道?”
诗圣杜子美朗声一笑,声音中满是自豪与兴奋。
自儒圣道化文曲,门下七十二弟子受其恩泽,尽皆证道圣贤,被世人并称为“儒家七十二圣贤”。
其余三千弟子,也在文曲恩泽之下,臻至大儒境。
儒家圣道起源于儒圣,由儒家七十二圣贤和三千大儒共同发展壮大,成为当世第一显学。
因此,阐述儒家经义,注解圣贤典籍,最容易贴合圣道,证就圣贤的几率越高。
如横渠先生,凭借着“横渠四句”,引得文曲星垂,铸就圣心。
若非天不假年,未能在寿元大限前,凝聚出圣魂,儒家将再多出一位圣贤。
即便如此,横渠先生也被世人尊称为“虚圣”。
如司马相如,一篇《凤求凰》,千古名赋,却只是文宗而已。
儒道九十九位圣贤,皆是以经义凝聚圣心、圣魂,证就圣道,无一位以诗词歌赋证道。
李太白的出现,却给所有主修诗词歌赋者带来了光明,带来了证就圣贤的希望。
诗佛王摩诘、诗魔白乐天、诗鬼李贺等诗坛大家,见此景象,古井无波的脸上少见的流露出笑容。
从文运的趋势来看,诗词歌赋之道越发完善,有证道的希望。
作为当世诗坛大家,他们自诩诗才不弱无人,同样有证道圣贤的希望,自然颇为欣喜。
除了杜子美等诗坛大家外,那些主修诗文的儒修更是欣喜若狂。
一旦李太白成功以诗证道,诗文的威能将会大幅度提升,拥有着匪夷所思的力量。
“文气如海!”
“盛况空前!”
“不可思议!”
“足以记入长安郡志,乃至是唐州州志!”
长安郡本就文气昌盛,普通人都能咬文嚼字,但长安郡城,乃至是整个唐州,却没有出现一位当世文宗。
虽然李太白并非长安郡人士,但是他在长安郡证道文宗,教化一方,长安郡百姓自然是与有荣焉!
不少儒修已经开始在研墨构思,准备将这一盛况写入读书笔记中,传之后世,留下一段佳话。
“李太白,果然了不得!”
只是这一出,就让李太白锋芒毕现,直接将群芳争谱的热度都给压了下去。
“真是蔚然壮观,真真是唐州一大盛事。吾代唐州数万万百姓,谢过诗剑仙教化之恩!”
李渊的身影凭空而出,对着李太白躬身一礼,以示感谢!
作为唐州州牧,唐州文运越盛,气运越隆,李渊获得的好处自然越多。
李太白笑而不语,脸上没有半点骄傲自得,只有一种古井无波的平静。
对他而言,如今最重要的是凝聚圣魂,其他都是浮云。
哪怕他寿元充足,也不敢有丝毫懈怠之心,不然横渠先生就是前车之鉴。
不知过了过久,灵文不在衍生,车辇之上,李太白虚影再次生出新的变化。
只见虚影自车辇中站起,长袖飘飘,潇洒不羁,俊美如仙,眸光清澈,蕴含智慧。
下一刻,无数诗文汇聚而来,凝聚成一本诗集,赫然是《太白诗集》!
诗集倏尔飞起,迎风一招,垂而变化,散成五朵碗口大小的异花,白赤金青紫,郁郁馥馥,香气光浮。
并蒂五花开,经义自然来,盛开的花萼上是细细密密的灵文,讲述诗文之道,浩然之气,经久不散。
“到了五花折桂!”
水榭阁楼上,柳河东看着五彩流转,捋着胡须的手微微一顿,道,“不知道哪家儿郎有此福缘,得到文运垂青。”
哗啦啦!
一道清风徐来,并蒂五花分开,飘飘然朝着长安郡城内落去。
“我的!”
“我的啊!”
“就是我的!”
无数青年才俊翘首以待,眼睛睁得大大的,心里不断祈祷。
五花坠落,似慢实快,眨眼间,就落入郡城中,融入到五个有诗运的少年身上。
“是我!”
城东杜府,一个眉目清秀的少年人长身而起,青花在他眉心旋转,由实转是蔚然壮观,真真是唐州一大盛事。吾代唐州数万万百姓,谢过诗剑仙教化之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