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章、门户计2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一者,乃民力难继。

  《司马法》有云,“国虽大,好战必亡”。

  我魏国自代汉承天命以来,屡番对贼吴攻伐,而陛下继承大统之后,不臣如蜀、吴亦连番兴兵犯境,以致刀兵连年不休,民生凋敝。而今,国家正是亟需与民休息、省息徭役之时,焉能动刀兵而令生民烦扰邪?

  二者,则蜀有险可依。

  孟子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巴蜀地险守易,我魏国虽有精兵虎将,亦势难施也。如武帝始征张鲁、后战刘备,皆聚十万之众,身亲临履,指授方略,犹受困粮道转运艰难,弗能竟全功也。

  此可谓地利不在我魏国也!

  前番武帝伐汉中,便有宛城黎庶苦于徭役,守将聚吏民叛的前车之鉴。我魏国若发兵伐蜀,当不扰民春耕之时。而汉川闭塞,秦岭谷道夏秋时节多雨,恐大军未临阵而因雨水徒耗战心也。

  如此,乃天时不在我也!

  刘备丧于永安之际,巴蜀叛乱四起、吏民皆不得安。而自蜀丞诸葛亮受刘备托孤以来,殚精竭虑,讨平南中叛乱、北上汉中演武,至今已然将近八年矣!亦可谓之,巴蜀内部动乱不复、人心安定,皆咸相用命矣。此时我魏国若兴兵伐之,必激起彼等同仇敌忾之心。

  此可谓之,敌有人和之势也。

  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我,陛下何以伐之哉!

  三者,雍凉羌胡部落易动难安。

  自前朝伊始,凉州便有持续百余年的羌胡动乱,武帝亦曾有过“愿为征西将军”之言。

  我大魏立国以来,虽有数次兴兵讨不臣、诛首恶、徙部落异地居而分其势等诸多镇压分化之策,然而羌胡部落叛乱之事犹不绝也。

  而今,若我魏国兴兵伐蜀,必取羌胡部落牛羊粮秣、征部众入行伍耀军威以及转运辎重,恐激起彼等怨气,复有兴兵作乱之事也!

  ...............

  这是夏侯惠上疏言不可伐蜀的复录书中,最主要的三点依据。

  其他还言了一些什么圣主惜民、不妄动刀兵等等例行引经据典的事例以及赞誉之辞,司马懿直接略过了。

  “此子年纪轻轻,胸中筹画规略,竟可对军国大事鞭辟入里矣!”

  这是司马懿看罢后,暗中不吝赞誉的话语。

  是的,他觉得夏侯惠才学很不错。

  因为在他心中,同样也不看好曹真伐蜀的结果。

  在曹真第一次上表求战时、天子曹叡就曾作书与他,让他也群策群力了。

  只不过,他没有给出否定的意见。

  而是以防区不同、对雍凉事务不太了解等理由给出了模棱两可的谏言,且还声称若伐蜀,他督领的荆襄各部必然誓死向前、为国尽忠云云。

  之所以如此作为,倒不是他尸位素餐。

  乃是缘由有二。

  一来,提出伐蜀方略之人乃大将军曹真。

  如今天子曹叡最信重的人,亦是魏国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举个例子。

  如若曹真声称三公不称职,那么天子曹叡会慎重考虑,并且私下授意校事暗中调查三公的曹叡就曾作书与他,让他也群策群力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