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张大亦未寝第2/3段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宁玦又跟着吴老二将邻村的正役开支摸了个差不多。
按今年的粮价基本都在六钱银子上下浮动。
这也是为什么摊丁入亩一定要在一条鞭法之后施行。
因为不行鞭法,朝廷压根就不知道究竟该往田亩里摊多少丁银。
收缴鞭法时的这个粮价注定是不正常的,而灾年、丰年的徭役数量、价格,这些又都是在动态变化的数据,必须在行鞭法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摸出一个大概的区间,而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而宁玦现在能做的,只能是从百姓这边先调查,再去找粮商预估,才能得出一个大致的数据。
直到最后一日回到陈老二家,宁玦这才将手中的账簿丢在桌上。
“锡山的秋收差不多快结束了,我们得告辞了,多谢陈二哥这些天款待。”
“不妨事,不妨事!”
陈老二满脸堆笑,宁玦在他家住的这几天给的银子,已经够他们今年缴田赋了,起码今年一家人能过得舒坦一些。
直到将宁玦一行人送回锡山县城,陈老二还一直死死的攥着宁玦的手,提醒宁玦别忘了常来。
“怜月,你爹挺客气的啊。”
怜月略带娇羞的说道:“佥宪说笑了,都是应该的。”
宁玦闻言一怔:“啥意思?”
顾清弄这才开口道:“提醒一下,你这几日已经在陈家花了快三两银子了。”
“多少?!”
“要借钱吗,小御史?”
宁玦总算是知道陈老二为什么一直笑的那么开心了。
恍惚间宁玦甚至都觉得陈老二的背影已经跟吴财主重合了。
——
当宁玦决定直接在锡山试点摊丁入亩之后,宁玦便派人去邹家报了信,喊邹望带着锡山回锡山县衙议事。
邹望等人也不敢耽搁。
把人攒的差不多了,便又风风火火的准备返回锡山。
只不过就在邹望还在码头等船时。
邹望却是看到了一个老者,抱着一摞书站在码头上等着自己。
没了师门跟大师兄吕怀在外面遮风挡雨,抱着圣人经典钻研了一辈子“学问”又致仕在即的何迁,像极了一个寻常老缙绅。
“吉阳先生?”
邹望一行人看到何迁,均是不由得强忍笑意。
“有些时日没见过您了,您近来身子可好?”
邹望嘴上这么说,但就差直接趴到何迁的脸上去观察何迁的伤处了。
何迁睁开眼,鄙夷的瞥了一眼邹望。
“邹员外不必看了,老夫的早伤好了。”
“啊,吉阳先生说甚,先生受伤了吗?我等不知晓啊!”众粮商亦是连连附和。
邹望等人讪笑打趣几声,这才岔开了话题。
何迁冷哼一声径自单刀直入道:“是宁克终唤伱们回锡山的吧?老夫随你们同去。”
何迁都这么说了,邹望也不好拒绝。
只能是捎上了何迁,直到游船驶入长江,邹望这才注意到何迁怀中抱着的那包东西。
“吉阳先生,您这是要去锡山印书?我家刚好有书馆,您直接说一声便是了,我给您按便宜些。”
一缕白发自何迁的发髻中垂在前额,这段时间,何迁明显苍老了不少。
只见何迁小心翼翼的抱着自己怀中的书本笑道:“不必印了,这就是他宁克终的项上人头。”
邹望闻言险些跌下船去。
“甚东西?!”
周围的缙绅亦是纷纷侧目。
“你!这不是人头,脏摞书站在码头上等着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