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火帽枪第1/3段
第122章火帽枪
在河道口的码头自几个月前的搬家后,第一次迎来了一大批人。
几天后的小棱堡旁,另一个简易院墙瞭望塔的工坊拔地而起,随后各种陶罐、陶管等设备随船运抵,跟随而来的还有刘泽等人。
这里是刘泽准备制取硫酸和硝酸的地方,因为其土法制取的污染极大,所以被安置在聚集区的下游位置,三酸两碱工业的重要性无需多说,这是化工行业的基础,也是攀科技最重要的一环之一。
而刘泽想批量制作的就是雷汞,因为一直未发现燧石矿藏,作为最重要单兵武器的火枪现在还在使用火绳,导致现在冷热兵器混合的军事工业生产太过于繁琐,所以雷汞的需求就孕育而生。
现在正是攻克这个难题的时候。
不过因为始终未寻找到硝矿,导致现在民众军只能用硝田来提取硝酸盐,经过几个月的等待,才积累到足够的硝来开始这种硝酸制取工作。
但是唯一可惜的是经过几个月的寻找,始终未找到绿矾矿藏,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还是在之前穿越的火山岛上,有大量的硫铁矿的存在。
“开始!”刘泽命令道,陶大圆在一旁翻译,六名年老的红毛蛮在两个少年红毛蛮的带领下走到院子中间的房屋中。
因为这里太过重要,刘泽调取了两个班的兵力再次守卫,四周院墙上还布置了五名火铳手和五名弓箭手,随时预防院内外的突发情况。
在严密的监视之下,这些红毛蛮还算老实,少年红毛蛮仅仅在一旁指挥和监督,并不参与干活,得到了开始的信号后,年老红毛蛮们在少年的督促下开始了工作。
这是这几天制取实验失败的教训,没有少年红毛蛮的监督指挥,老年红毛蛮制取工作始终失败或者效率始终极低。
成年红毛蛮几人合作将选好的硫铁矿和煤块分层装入炼磺炉中,从炉底部用木柴点火,燃着后等待片刻,将炉底点火孔封好,留一个风眼让其自然进风。
待炉内水份蒸发得差不多时,将炉口封好,炉气进入冷却室,炉气中的硫被冷凝在冷却室。
经过一个周期后停炉,从炉底清除炉渣,打开冷却室取出毛磺,将其熔化沉淀,除去杂质,铸模成型后即得到了成品硫。
这只是所有工序的第一步。
“快点,快点。”墙头上的卫兵催促着。
院内的红毛蛮急得冷汗直流,手上也陡然加快了速度,将硫放在一个陶盘上,又在上面放了点硝石,将这个陶盘放在一个一百升的大水缸中,再在水缸底部加了些水。
“点火!”
听到命令,一名老年红毛蛮立马拿个钳子夹起陶盘上的硫磺,靠近油灯点燃,然后重新放回盘子上,另一人将陶盖盖上压紧。
这个原理就是在燃烧硫磺的时候加入部分硝石,可以提高硫酸的产率。这一反应的机理是硝石在燃烧中生成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可以氧化硫磺燃烧过程中出现的二氧化硫,最后生成三氧化硫。
方法非常简单粗暴,但是大力出奇迹的典范,当年发明这种工艺的英国人就专门开设了一个工厂,主要生产设备就是一百多个这种大玻璃瓶,然后雇佣一大批工人昼夜不停地重复投料,点火,加盖子。
缺点是每次投料量都不能太大,否则生成的气体将会使瓶子炸裂开,当年的抗日战争时期,我军也是用过类似方法,用的容器就是刘泽使用的大水缸。
最终的结果很是顺利,第一次虽然成功制取的硫酸数量很少,但总算是有了方法。
制作火帽的另一重要物资就是酒精,因为此次随军携带的医用酒精很少,只能到这个时代另想它法。
制酒精先要制酒,制酒首先要制作酒曲,原材料也非常的简单,就是一些路边上的野草之类的,采集起来就能够制作成酒曲了,当然刚开始没有母曲制作的效果会不太好,但是多做几次,重复一下,其酵母含量提高了,质量就会好得多,需要注意的是温度是关键,最直观的结果就是表面不是白色的话就不太好的。
首先去野外采集各种野草,把这些野草采集带回作坊之后,先用清水洗干净,然后彻底晾干水分。
除此以外一些粮食比如说大麦、豌豆也是可以制作成酒曲的原材料。
比如:大米50斤,辣蓼草3斤,扁豆叶、竹叶、田边草、桔树叶、桂树叶各100克。
把所有的野草全部切碎,晒干之后再与大米混合在一起,然后把粉末放进大盆里面。往粉末里面加入37~40度左右的温水,边加水边搅拌,一直到能捏成团,又不滴水的时候就可以了。
把这些粉末捏成一个一个的小圆球,先把小球放进竹筐里面,和稻草一层一层间隔地铺上去,再把竹筐放到阴凉通风的墙角底下,先铺上稻草,再把竹筐放上去,上面再盖上一层稻草,发酵个3天左右。
如果发现稻草上面有水珠的话,就要把它们掀开,以此降温通风,以免温度太高,把酒曲给烧坏了,等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