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为祂写诗,大学论仙!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看到范铭的到来,原本热闹的人群瞬间就变得鸦雀无声。

  “大家知道我们这栋教学楼的名字叫做什么吗?”

  众人齐齐回答道:“太白楼。”

  范铭点了点头,却是卖了个关子,“今天我的讲课内容就和这个名字有关。”

  台下的学生忍不住纷纷议论,神情透露着激动还有兴奋。

  “太白?该不会范老师今天要讲李白吧。”

  “李白是我最喜欢的诗人,没有之一,他的存在装点了大唐盛世,在诗词歌赋这方面,真的是被老天追着喂饭吃。”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说的便是李白这样的人物。”

  “但我还是更喜欢杜甫。”

  “在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一个人引领风骚,李白是大唐盛世的新星,也是整个大夏灿烂文化史上不可缺少的部分。”

  眼看众人迫不及待,范铭很快揭晓了谜底,“我相信大家应该已经猜到,没错,今天我们要讲的人物正是李白。”

  “在李白身上,我们窥见了唐朝的辉煌与落寞,领略了千年前的红尘风光,更结识了一个桀骜不羁,自由飘逸的灵魂。”

  甚至就连他的身世也带有许多传奇色彩,《旧唐书李白传》记载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父为任城尉,因家焉。

  《新唐书·李白传》却是截然不同的版本,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

  但不管怎么说,李白这两个字注定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众人不由得双目放光,就连身体也下意识挺直起来,坐的端端正正,认真倾听范铭的话语。

  对于这个名字,他们可以说是如雷贯耳,毕竟小时候就是背着他的诗长大的。

  试问谁没有背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些诗句。

  李白在历史上被人提过无数次,他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不畏权力,藐视权贵,曾流传着“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御手调羹”“龙巾拭吐”的故事。

  这要是放在其他朝代的人身上,恐怕早就已经死了百次,可李白却依旧能够屹立在盛唐中,那是因为他有才华和狂傲的资本。

  同一时期有名的大诗人杜甫曾评论李白的诗词,“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魏颢也有言,“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

  就连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足以可见当世之人对李白的评价有多高。

  毫不夸张的说,大唐少了李白,便少了气吞八方的万丈豪情;大夏少了李白,便失了流传千古的浪漫不羁。

  ……

  范铭言语生动,另辟蹊径,虽然大家对于李白已经非常了解,可是经过他的解释,千年前的人物也变得有血有肉,富有“谪仙人”之称的李白跃然于眼前。

  “关于李白,他一生写下了大量诗篇,具体已经无从考究,但是流传之久的有900多首,不知大家都喜欢他的哪些诗句。”

  很快就有不少学生踊跃发言,“我喜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这份傲气。”

  “还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爽之气。”

  “不应该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恢弘气概么。”

  “你们说的这些都差点意思,大家格局都打开一点,我看应该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霸气。”

  “要我说最经典的还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短短十个字道尽思乡之情。”

  原本寂静的教室,瞬间变得如同菜市场一样热闹,每个人的观点不同,各抒所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甚至还能够看到两名学生,为了争执哪一句诗最好而吵的面红耳赤。

  李白无论哪首诗,随便挑出一个句子,都可以堪称典范,若是非要整个第一出来,暂时也想不到,实在是苦恼到了极点,

  范铭笑意盈盈,也不阻止他们,在课堂上能够畅所欲言是好事。

  “其实你们说的都很对,这些诗都有迹可循,有的是李白在旅途当中见闻,有的是游览山川后的感触,还有的则是醉酒过后的兴致浓郁,但是——”

  范铭话锋一转,脸上表情有些神秘,“有首诗的创作环境,却是格外的特殊,没有具体明确的事物,似乎只是李白的空想,但这空想,又隐藏着一层看不见的神秘……”

  听到这里,其他学生不由得带了好奇之色,忍不住问道:“范教授,您就别卖关子了,到底是什么诗啊?能有这么玄乎?”

  范铭呵呵一笑,见大家的情绪都被调动了起来,便吟诵道: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随着范铭缓缓念出声,配上音箱里传出的颇具古典的音乐,一时间众人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危楼高悬于苍穹,恍若九天的琼楼玉宇,站在上面伸手便可以摘星揽月。

  吟诵完毕,范铭意犹未尽道:“正是这首夜宿山寺!”

  有同学不解询问道:“这首古诗后人认为是李白在hub省黄梅县所作,写的是黄梅县蔡山峰顶山的江心寺。但这首古诗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貌似也没有什么特殊啊,为什么范老师独独讲这一首呢。”

  范铭笑了笑,“做事不能循规蹈矩,要推陈出新,没有规定前人记载描述的就一定是对的,后面根据考究,江心寺这个说法存在某种疑点,其实位置并不准确。”

  “但野史上还有种说法,或者也可以说是传说。”

  “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曾经见过一处宏伟的道观,这道观自九天而来,甚至其中还有仙人存在,故此也便有了这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因为这个‘天上人’,指的便是道观里的神仙。而这可摘星辰之人,自然便也只能是神仙了。所以李白才说‘不敢高声语’。”

  “基于此传说,便有了另一个说法,也就是这首古诗题目里的‘江心寺’,其实指的是一座道观。因为古代,‘寺’和‘观’其实是同意。”

  “当然,这只是野史记载的一则传说,大家随便听听便好。”

  听了范铭的话,一时间众人浮想联翩,“还别说,相比于江心寺的,似乎这个传说更符合诗中的危楼形象。”

  “但如果真是以‘九天道观’为参照物的话,为何相关的历史文献中没有任何只言片语的记载呢,史书上面记载的却是江心寺?”

  “也许是后人误会了也说不定,毕竟已经时过境迁,谁也不知道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会不会也许是咱们弄错了呢,万一是以江心寺为基础,想象构建出来的场景。”

  众人议论纷纷,商讨半天都没有一个结果。

  人群中旁听的齐学清却是眼睛微亮,隐约觉察到这段历史不一般,似乎和之前自己研究的历史迷雾有些相似之处。

  “如果只是单纯想象的话,似乎有些不应景。但如果是现实的话,究竟是什么样的建筑物才能够撑起这首五言绝律?”

  齐学清喃喃自语,更愿意相信范铭讲述的那个传说,自九天而来的道观,更为贴切诗里面所描绘的场景。

  他心里不禁浮现出淡淡的疑惑,世界上真的会有存在于天上的建筑物吗?

  整首诗虽然语言朴素自然,没有用过多的华丽辞藻,短短二十个字,却是想象瑰丽,巧夺天工,活灵活现,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身临其境之感一句诗最好而吵的面红耳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