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不能让大孙心寒第2/4段
“纵观历史,要学会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扬。而不是面对当下的窘境,得过且过,不思进取。”</P>
“历史总不乏有遗憾,是生不逢时的孔夫子,是祖国弃他如故履的韩非。是从无败绩的将军白起,死在了一场从未参与的战争。是老秦人五百年努力建立的秦朝,却在十四年内土崩瓦解。”</P>
“是霍去病少年英雄英年早逝,是苏武漠北寒风中的持节不屈,是昭君再也没有回过长安。是曹操赤壁的一场大火毁掉的统一梦,是诸葛亮被五丈原秋风吹散的理想,是关羽被麦城埋葬的傲骨。是一个好人却不是一个好皇帝的苻坚。”</P>
“是被高原埋葬,看不到故国的文成公主,是一个巅峰王朝一夜之间跌落谷底的安史之乱,是从会当凌绝顶到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杜甫,是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到身死国灭的李存勖。”</P>
“是风波亭被风雪淹没尽忠报国的岳飞,是从气吞万里如虎到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是崖山十万军民的慷慨赴死。”</P>
“大宋之后,亦有土木堡、于谦、张居正、王阳明等诸多遗憾。还有闭关锁国的落后,甲午战争的惨败,圆明园的大火,金陵三十万枯骨的悲恸。”</P>
“然历史总以英雄史诗为主,却不可忘记百姓庶黎亦是历史的一部分,甚至他们就是历史的主角。”</P>
“淮南黎民何其无辜?天灾之下,又有人祸。这不也是历史的遗憾,而且还是自己亲手制造的遗憾。千千万万条百姓的命,难道用这几条贪官污吏的性命抵偿都不足吗?”</P>
“回首历史,我们叹惋,我们可惜,我们哀伤。”</P>
“宋朝不缺明君,不缺贤臣,不缺猛将,奈何此间三种皆生不同时,亦是令人扼腕。”</P>
“今人,我既已来,便要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找到答案,改变大宋以后的命运,让那些遗憾不再发生。”</P>
“如今我欲做贤臣,官家要做明君,此二者相合,辅以猛将,大宋当兴。”</P>
“因之大宋变革,由我始。上除奸逆,下安黎庶。”</P>
“杀该杀之人,救该救之民,治理好这天下。方能减少遗憾,稳世间之心。”</P>
“切记,切记,切记!”</P>
“莫要辜负了天下百姓,莫要辜负了大宋江山,更莫要辜负了我一番赤诚!”</P>
“不要再让遗憾,又照进现实里去!”</P>
赵骏停下了手中的笔,看着这洋洋洒洒千余字的劄子,心中并没有感觉到有多少自得,有的只是心塞。</P>
一个王朝,需要处理一批上下其手的贪官污吏,居然要臣子写信规劝、甚至隐隐半威胁皇帝,才能够处置的话,那这样的国家,本身就是一种悲哀。</P>
在这一刻,赵骏不由得又想起了大宋提刑官的结局。</P>
想必宋慈看到那满朝蠹虫,皇帝的愚昧,朝廷的腐败黑暗,也是心如死灰,才最终选择了辞官回家的吧。</P>
世界破破烂烂,大家也不过是在勉励缝缝补补。</P>
希望自己这番慷慨言论,不要付之东流吧。</P>
赵骏心里想着。</P>
夜深了。</P>
一灯如豆,窗间只照映出一个孤独的身影。</P>
数日后,进奏院拿着赵骏发来的公文,急急忙忙送到了政制院。</P>
现在赵骏的公文已经是大宋最重要的文件,什么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都不如赵骏的一封信。</P>
哪怕是漕递半夜三更到的开封,进奏院也得半夜三更去敲宰相家的门,把信送进去。</P>
政制院今日在记,切记!”</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