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大宋需要向世界传播文明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赵骏对他使了个眼色道:“虽说我最近正在敲定国营企业员工50岁就应该退休,并且领退休工资的事情,但那是因为现在大宋的人均寿命还比较短,等以后平均寿命提升上来,再把退休时间往后推移,但当官和在工厂上班岂能一样?总不能才五十来岁就得退休致仕,赋闲在家,那也太浪费人才了一些。”</P>

  “这倒也是。”</P>

  范仲淹已经不是当初愣头青铁头娃,见赵骏眼神,大抵也明白向赵祯求情是假,弄个别的职务留着贾昌朝是真。</P>

  毕竟范仲淹其实也知道,赵骏既然提出宰相十年任期,那么就一定要维护这套秩序。</P>

  否则以后每个宰相人人都能留任,那岂不是会出现权臣?</P>

  甚至大概率等赵骏死后,他的接班人做这个知院的位置,最多也就是十年,不可能再出现长期把持朝政的情况。</P>

  只能说也就是赵骏极为特殊,不然按照宋朝的惯例,早就已经被下放到地方当知州去了,怎么可能还会像现在这样,坐稳知院的位置长达十五年?</P>

  “若真能如此,那就多谢知院了”</P>

  听到赵骏的话,贾昌朝先是一愣,随后露出狂喜,又紧接着连忙调整脸部表情,说道:“非我恋权,只是这黄河治理工程,实在是放心不下。而且工部最近几年还在勘探大江,如果能够在大江建立水利枢纽,调节水利的工程,必然是造福苍生的一件事情。”</P>

  “这是自然。”</P>

  赵骏笑了笑,心里已经在想应该给贾昌朝一个什么职务了。</P>

  正说着,贾昌朝这才想起正事,就从怀中取出一份公文道:“对了,刚才我来的路上过进奏院,恰好遇到他们有份急文要送来,我就顺手拿了过来。”</P>

  “哦?什么急文?”</P>

  赵骏来了兴趣,一般各地上报中央的普通公文其实都不归政制院管,而是根据内容情况就发到某个部门去。</P>

  比如某路水利司想要规划一座水利工程,如河流大坝之类,需要用到大量的钢筋水泥。</P>

  但一路的生产力有限,需要中央协调从武安钢铁厂、汴梁水泥厂或者其它钢筋水泥厂调配钢材与水泥粉去,那怎么办呢?</P>

  此时就不是向政制院打报告,而是找直属上司水利部。</P>

  水利部这边派人调查一番,觉得这个项目可行,就会找到工部、财政部以及武安钢铁厂和汴梁水泥厂协商,包括花费、项目设计、产能供给等等。</P>

  如果这几个部门确定方案没什么问题,就会联合报告到政制院。</P>

  政制院看到这几个部门不管是财政支出、工程规划还是产能都能供应上,那么就会签字批下去,如此一来,这个工程就能正式开展动工了。</P>

  这样程序看上去繁琐,却也免除了直接报告到政制院,政制院还得派下面几个部门调查,再联合出报告的情况,大大减少了政制院的工作,不至于一件事情要拿到政制院谈很久。</P>

  简单来说,就是给下面的部门放权,让这些部门可以放开手脚去干,政制院主要把握的还是大方向以及最终的批示、审查、核实等权力。</P>

  所以一般的事情其实根本到不了政制院,真正能被称为急件送到政制院的,一般都是国家大事。</P>

  果然。</P>

  就听到贾昌朝一边把公文递过来,一边说道:“狄青仅用了半日就击破了西州回鹘的主力,灭亡了西州回鹘,收复了大半个西域。”</P>

  “哦?”</P>

  赵骏得知此时,眉头一挑,随即说道:“居然不是整个西域?”</P>

  “哪那么简单,这又不是交通发达的后世。”</P>

  范仲淹苦笑道:“你没深入过西北,不知道那边怕是经常上千里荒无人烟,后勤补给有多困难吧。”</P>

  “我当然知道,后世我们为了建设新疆,派了不知道多少个建设兵团去。”</P>

  赵骏摇摇头道:“我只是觉得以狄青的能力,在短时间内收复整个西域应该没什么问题。”</P>

  “其实要说收复了整个西域也算大差不差。”</P>

  贾昌朝说道:“在公文里狄青解释了一下,黑汗王国大部分领土并不在我们传统西域范畴,而是在后世确定方案没什么问题,就会联合报告到政制院。</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