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世家的狂热第1/3段
很快的,王羲之用颤抖的手发出了有关刘泰的这次决断,那就是等灭晋后,许诺给灭晋的功臣分封。
因为王羲之所掌握的报纸是向着整个炎汉势力发放,尤其一些世家,甚至还有独立订阅的,不会比所在地区的官府收到的消息更加的缓慢。
所以像五家七望,京兆四姓,河东四姓之类的一个个世家,顿时瞪大了眼睛,因为他们突然发现,原本已被埋葬的分封制,居然被刘泰重新挖了出来。
要知道,随着刘泰拨乱反正,重新树立了炎汉,这让北地的世家虽然遭受到了重创,但是还不至于像是五胡乱华三百年之后被异族多多少少换了根基。
毕竟在五胡乱华后,凡在北地的世家,哪怕孔氏也未必说得清自己到底是不是孔子嫡系。
理由非常简单,石虎曾经对山东地区狠狠屠戮了一次,孔家人到底有没有全部逃出来,亦或者是不是有人乘这机会冒充入了孔家人,谁也不敢保证。
当然最典型的还是渤海高氏,基本上除了名字是自己家的,里面的人都被换过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因为刘泰的存在,青州虽然混乱,但却是最先回复安稳的区域。
虽然有匈奴汉国建立与分裂,但因刘泰直接一路横推,这让很多北地汉人世家传承下来。
而这些世家也许人丁并不兴旺,但这并不代表,世家不知道分封的意义。
所以,原本他们对刘泰用均田制来瓜分自己的田亩,建立府兵制来制衡自己,甚至军史与科举的出现,让他们不能用《九品中正制》轻轻松松的做官,而是需要跟那些寒门与军史一起考试,这些都让世家很不高兴。
毕竟自己传承千年的世家贵公子,居然要跟寒门与泥腿子在一个考场上考试,最重要得是自己居然还考不上来,这对自从出生以来,便掌握了生产资料的他们怎么接受。
对世家公子们来说,他们所学的要么是怎么去适应规则,怎么去掌握规则,要么就是自己去制定规则,让整个世界都是围绕着自己去转的,为什么要跟这些低贱的家伙竞争?!
更不要说,科举制过了后,需要得是去基层打磨,最好的自然是留在首都修史,其次则是去给巡查御史打打下手,巡查一州之地,然后把自己巡查内容报告给巡察御史。
最差那就是去地方写县志,因为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空缺能调度回京城或其他地方。
毕竟那种夫妻双方分居两地,在底层镀镀金后,就能调度回长安洛阳的又岂是普通人家。
而现在对所有拥有战国以上传承的世家来说,自己已完全没必要继续跟着寒门与百姓去争夺那蝇营狗苟了,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更大的舞台与更大的空间。
哪怕现在刘泰开出来的分封制度的口并不大,因为只有刷满了军功爵制,到达了封无可封的地步,那才有分封的机会。
但对世家来说不在乎,因为刘泰已经开了分封的口子,以后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者世家对于朝堂与规则的渗透,必然会把这个口子撕扯得越来越大。
也许想要彻底的恢复周天子的分封制有些困难,但一些男爵子爵侯爵之类的小爵位说不定以后也会分封出去,顶多就是按照礼制分封的岛屿有些小而已。
但对世家来说不在乎,因为只要能让自己家族存续能养活个几百人的岛屿也是足够的。
毕竟以后所拥有的岛屿就算再小,那也是纯粹属于自己的封地。
而你在炎汉的官职再高,拥有的封底越多,那也是需要交税的炎汉国土,这两者的差距,世家自然清楚。
简答的说,对于普通的百姓知道了军功刷到了极致,就能够成为封君,那就仅仅只是多了一个目标,但对刘泰手下势力中大大小小的世家来说就完全都不一样了。
家里面的什么隐士全部给我抓过来,有兵法天赋的给自己入军队,有科举天赋的给自己好好读书。
汉家的文武两道倒也不是区分的那般泾渭分明,不论是哪一样干好了都能出将入相。
到时候,哪怕从尚书令转职成了太尉,然后去领兵打仗的事情也不是不行。
总而言之,最重要得是这些大大小小的世家,在这一刻真的要押注炎汉刘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