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奏本怎么上第2/2段
贞锦依明白自己这次是打着为诚先生母亲做事的幌子出来的,这一面不能不见,于是跟着平伯到了后院,诚先生的母亲田老安人就住在后院正屋。
这位田老安人其实也不十分老,头发只有些花白,因眼睛不大好,一天里大部分时候都在内院里待着。
因为听平伯说起过贞锦依为诚先生补衣的事,田老安人见了她就是一通夸赞:“这样好的手艺,才只这么个年纪,真是了不得。只是那么好看的花色放在我家述儿那么块木头身上,未免有些糟蹋了。”便叫身边的一个小丫鬟端凳子让她坐,又拿点心果子给她吃。
贞锦依见她说话亲切有趣,顿生亲近之感,谦逊道:“我手艺哪儿有您说的那么好?诚先生是人人都敬重的,怎么说得到糟蹋?虽说是男子,衣着整洁总是要的。我姥姥常说,喜洁爱美,是万物的天性,就是那地里的野花野草,遇到春雨来时也要开得鲜亮些的。”
见她提起老年人讲的话,田老安人又来了兴致,便问了贞锦依许多家住哪里、家里人口多少、姥姥多大年纪、身体如何之类的家常话。
贞锦依一一答了,知道老人家比较喜欢听老年人的话题,又讲了些姥姥的趣事,比如她老人家养了好些鸡鸭,却从来舍不得杀来吃掉,只留着生蛋,连舅舅要拿去集上换油盐她都不肯给,弄得舅舅抱怨:“难不成养着它们养老送终?从没听说过白头人送白头鸡的。”
听得田老安人笑个不停,直赞她姥姥心善。
看田老安人慈祥和善,又感念诚先生帮她解书,贞锦依便表示诚家有什么针线活只管送到绣坊来给她做,早把秋锦香的话抛到了九宵云外。
田老安人却推辞道:“我如今年岁大了,眼也花了,手也抖了,故此做不得针线。如今绎家送了小梅过来,有针线上的事儿,倒是不用再烦别人了。”
说着指了指一旁忙碌的那个大约十四五岁的丫鬟:“这孩子也是个手巧的。那绎家的七少爷,别看是个年轻男子,倒是想得周到!”
贞锦依这才知道这丫鬟是绎之谦叫绎家送过来服侍田老安人的,也跟着夸赞:“绎七爷当真是重恩重义之人,心思也细。”
出来时,田老安人便叫小梅打赏,还特地包了件自己没穿过的细布新衣,要贞锦依带回去送给她姥姥。贞锦依哪里好意思接着,再三推辞不肯要。
三个人推来让去,直到惊动了诚先生进来劝说,她才勉强收下,并且硬是将小梅搁在桌上尚未做好的一件抹额抓起来带了回去。
诚先生又嘱咐她把书收好,让她兄弟好生学,还说:“若你兄弟读了还有不明白的,可再来问我,带口信或是写字条都可。”
贞锦依大为感慨,有幸遇上诚家母子、绎家父子,倒比她这个身体的亲爹娘还要可亲可敬。
回到绣坊,贞锦依先去前院小厅里交还腰牌,只见带大娘坐在中间的椅子上,秋锦香站在一旁,陵锦佑背对厅门站着,像是正在被带大娘询问什么。
见贞锦依过来,带大娘摆了摆手,陵锦佑便住了口。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