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吴起李广霍去病之法,各有所用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而且,诸葛瑾非常人间清醒,他知道,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眼光,是任何古人都比不了的。

  这不是某一个古人的问题,而是古人的节奏太慢,技术和技能更新迭代太慢。

  工业歌命之前的世界,根本就没有“中年危机”这个词。

  汉朝人历来都觉得,所有智力型的工作,都是“越老越吃香”。

  因为经验不会作废,技能不会淘汰,学了的东西能用一辈子,这种情况自古如此。

  但现代人经历的残酷社会进步、转型。连医生、律师都不敢说越老越吃香,码农更是35岁被血洗优化。

  所以诸葛瑾对于“智力工作者的哪些能力,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又有哪些能力,不能随着年龄增长”的认知,显然超过工业歌命前的一切地球人。

  韩信在这个问题上也没他透彻,所以韩信也只能说出“人老了不擅将兵,而擅将将”个特殊解,说不出普遍解。

  如今,他看到二弟的不信、狐疑,当然要当头棒喝。

  这也是诸葛瑾教书育人的第一宗旨:学知识、学技能之前,先端正态度,认清何以学何以不学。

  不过,他这些内心活动,倒是不足为二弟道了,只好另找借口搪塞。

  诸葛瑾搜肠刮肚回忆了一下,发现读书时背过的一段话,非常适合诸葛亮现在的心境,于是就岔开话题道: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师襄、老聃。郯子之贤不及孔子,然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关将军不会大兵团作战,你就跟他学别的部分,只要他有一项是天下第一,他就值得伱学。”

  “谨遵大哥教诲!”诸葛亮发自肺腑地诚恳允诺,决定回去后把这段话也记在上次的劝学家书后面。

  ……

  此后两日,因为过年的关系,柴桑城内一切倒也稳妥,并无大事发生。

  关羽再急于练兵,也不会在这种日子就操练。

  不过,哪怕不练兵,他带着诸葛亮长见识的旅程,却已经算是开始了。

  他拉着诸葛亮到处走访,熟悉各营将士。

  诸葛亮一开始有些懵逼,还以为关羽是要施恩卖好,给士卒赏赐、以尽快鼓舞士气。

  但关羽也没有任何笼络的举措,最多只是挑一些士兵谈心。

  甚至都不亲自出面,而是让手下心腹小校暗中打探,了解各营士兵们的担心、有什么需求。

  若是按诸葛亮原本的性子,两天没见效,估计就要急着追问了——智商越高的人,越不容易延迟满足,他们总习惯于自己稍微做一点事,立刻就看到疗效和反馈。

  好在这次刚刚被大哥关照过,诸葛亮反复告诫自己“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细细看不要急”,才熬了下来。

  又过了数日,总算过了大年初五,关羽才开始恢复一定的操练强度,从军纪、队列开始,并辅之以一定的奖惩。

  诸葛亮虚心把关羽的一切做法都先记下来,然后回去再慢慢揣摩,不管理解不理解。不理解就跟自己读过的兵法对照,争取印证理解。

  如此又正式操练了三五日,诸葛亮终于觉得自己似乎总结出一点门道了。

  他便趁着一次军纪整训后的闲暇之时,向关羽提了几个问题:

  “关将军,我观你整顿军纪、鼓舞军心。或与士卒同甘苦,体恤其饮食下劣、改善加餐,还跟普通小校一起吃饭。

  但有时你又不肯随意施恩,只是一味严加操练,把标准定得极高,很少有人能完成,同时给完成者过年的关系,柴桑城内一切倒也稳妥,并无大事发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