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侵略如火,不动如山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关羽还以为诸葛瑾是在谦虚,连忙又语速飞快地说:“不可能!先生若是没料到,岂会让我们准备瓷土浆灭火?”

  诸葛瑾这批货色,却是借鉴了后世隋唐到宋五牙战舰的优点,直接如同乌龟的头尾和四肢一样,在战舰的两侧船舷,也各加装了两个跳板,而且用了杠杆和同轴省力滑轮,来确保铰起和砸下。

  最终,刘晔放弃了那些异想天开,而是搞了点灵光一闪的小改良。

  刘晔今天需要用小船高抛火把烧大船,做这种改良,也算是歪打正着了。

  “不要怕!冲上去!丢燕尾炬烧了斗舰!”

  诸葛家的防火科技,已经提前于纵火方,多升了好多级了。

  空有新发明的对大船放火神器燕尾炬,却没有用武之地。

  所以诸葛瑾这么聪明的人,就很容易触类旁通联想到:用膨胀性硅酸盐土形成泥浆灭火,还能避免水以溢出的形态单独跟油脂相遇、导致油浮于水。这种泥浆里,水和泥是充分混合吸附在一起的,既提高了比热容和降温效果,又有耐火性。

  刘勋和桥蕤心中,也就再次升起了胜利的希望。

  汉军在防住袁军的最强一波输出后,很快展开了反击。

  如今,刘晔的手段已经用完,火攻完全无效。

  如此一来,敢于接近到斗舰两丈之内的敌军走舸,不得不拉开距离避让,以免被钉住秒杀。

  “这就是瓷土浆灭火的效果么?子瑜先生,你莫非早就神算料到、刘勋会尝试火攻?而且会用这么歹毒的火攻武器?”

  战前准备期间,他自己让人去鄱阳县挖了很多瓷土来,做泥浆和油脂放火实验,发现能完美灭掉早期油性纵火,他就放心了。

  现在这种可以钩在船舷外壁上的新式火把,很有可能钩在敌军手足够不到的地方,反而能持续附着灼烧很久,简直完美。

  然后数十个燕尾炬便如手榴弹一样旋转着飞出。

  把贴到极近距离丢火把的袁军走舸,直接如苍蝇拍拍苍蝇一样,砸得动弹不得,被铁锥贯穿船壳,钉在一起。

  ……

  关羽军相比于甘宁、太史慈部水战实力差些,让他们坐最大的船,颠簸最轻、晕船最小,才有利于充分发挥战力。

  就好比我治陆军,第一个抓行军扎营的医疗卫生条件,喝水要烧开,伤员要清创包扎。这些事情,无论敌人什么样,敌人怎么打,我们自己都该做。”

  子瑜先生教的都是些不变应万变的大道,什么情况下都能用上,见招拆招仔细应对就是了!

  这高度落差虽不像城墙上射城下那么大,但至少也相当于站普通二层楼窗口射平地了,优势很明显。

  历史上汉末初期的攻城冲车类武器,顶部遮挡都还是一整块简易的木板,很容易被守城方的重物和火把砸烂烧毁。

  原本倍受袁军期待的火焰,就这样被扼杀于无形。

  而距离拉开后,丢火把的效率就更低了,根本不可能抛到汉军斗舰甲板上,几乎百分百只能丢到船舷侧壁上。

  “噗噗噗——”

  刘晔那点输出,根本连盾都打不破。

  杀绝了几条袁军艨艟上的士卒立威后,当关羽战舰的铁锥跳板再次扎中其他艨艟后,艨艟上的袁兵甚至直接就跪地全船投降,不等敌人跳帮了。

  毕竟,再也没有比敢死之士冒着九死一生冲上去、结果却被告知自己的努力“有烟无伤”更伤士气的了。

  虽然最初的火焰主要是桐油燃烧的火,但只要挨上最多几十秒的持续灼烧,哪怕是做过简单防火处理的船板,也还是会引燃的。

  “我还以为刘勋是个无谋之人,居然能想出那么多火攻的新巧小花活,估计是听了什么谋士之言吧?莫非是刘晔?”

  然而,这还不是最可怕、最让袁军最绝望的点。

  诸葛瑾大:用膨胀性硅酸盐土形成泥浆灭火,还能避免水以溢出的形态单独跟油脂相遇、导致油浮于水。这种泥浆里,水和泥是充分混合吸附在一起的,既提高了比热容和降温效果,又有耐火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