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远洋货运第3/3段
“去看看,都是货运码头,为什么这两家码头没啥活,他们家却很兴旺,先去看看,有个直观感受”。
随口解释了一句,一行人又来到九龙仓码头,这里的确不一样,码头上等着卸货的货轮不少,不少码头工人正像蚂蚁一样的在进行最原始的搬运。
不远处也有了简单的机械卸船,看起来是五花八门,有几个起重量为一左右吨的小型电动吊,还有几个电磁吸铁盘,一个起舱机,这些玩意在那两个船坞码头都没有,也不知道是卖了还是根本就没有。
煤炭、黄沙等散货卸船已经改用采用滑溜化作业,一些杂货装卸也使用流动装卸机械,这使不少装卸工人摆脱了杠棒、绳索和箩筐,装卸效率有较大的提高,船舶装卸时间也大大缩短。
被江先生请来的九龙仓管理人员很自豪。
“在咱们这卸货比其它地方效率高得多,别的码头卸一艘700吨级煤炭船需要3~4天,咱们现在卸一艘万吨级煤船,船型好的只需3天,而且,除了我们这里,其它码头很难停靠万吨及以上的货轮。”
九龙仓这边的确不一样,伸向港湾的码头更易于大船停靠,设备已经远远把太古及黄埔码头抛在后面,看来花了不少钱,还有地理位置的优势,装卸和运输成本的确比那两个码头合适得多。
但万吨货轮卸船用三天还真没什么好吹嘘的,现在的申城,万吨货轮卸船用一天的事迹,在内部报纸上都很低调,申城的设备应该还不如九龙仓码头,靠的是激情和大力协作以及劳动者的智慧。
当然肯定也有一些其它这边没有的好东西,要是拿下这里,还得安排人去申城取取经,靠现在和内地的良好合作关系,这些事应该不成问题,说不好还能形成一定的商业合作。
“外面那些宁可在这排队,也不愿去其它码头,您看到了吧,在这即使排三天队,到时候也比在其它码头早完工,再说排队的时候,船员正好去逛逛九龙,多方便。”
这里离九龙商业区更近,的确也是个极大的优势,果然是个好地方,难怪后世为了九龙仓码头的股份搅起那么大的金融战。
“朱先生,九龙仓码头上市后融了2300万港币,花费巨资拓展了深水区泊位,又更新了设备,提高了装卸的效率,能替货运省下不少成本,那两家没有跟进,码头才变成这样的。”江先生又低声解释。
“调查得很细致,不错。”
朱雪峰很有兴趣的看了一眼眼前这个不太起眼的江先生,信息很全面嘛,报告里可没有这一段,见老爷对江先生感兴趣,邬倩倩笑着说道。
“江先生是我好不容易请来的,江先生这方面的消息还是很可靠的。”
“嗯,江先生辛苦了。”
“应该的,应该的。”
江先生还在客气,朱雪峰已经转身感慨,这位江先生调查能力不错,可收费也不便宜,比京城拼缝的那伙人黑多了,一个鸟粪就要了邬倩倩五千美元,都可以在香江买小三套普通住宅,自己得建议邬倩倩早点弄个自己的商业调查小组。
“排队的货轮还是太多啊,一个九龙仓码头还是忙不过来。”
“现在香江每年来往货轮接近三万,咱们九龙仓码头占七八成,可惜码头没地方扩建,要不然,来这装卸的更多。”
码头管理人得意的同时也很遗憾,他们也考察过两家船坞码头,可惜要价不低的同时,后期还要大幅投入,而且两个没有订单的造船厂就是个极大的包袱,考虑再三才没有出手,要不然根本没有东升公司什么事。
一年三万,一天也就不到一百艘,货轮吨位都不算太大,对于一个号称自由港的香江,作为全球十大良港之一,这个物流并不算夸张,朱雪峰知道,后面会一年比一年多,只要按自己的计划实施,两个船坞和码头还是大有可为的。
香江的工业区迟早得迁出本岛和九龙,向着更偏僻的地盘迁移,物流自然也会跟着迁移,现在并不看好的地段,就酝酿着着巨大的机遇,除了朱雪峰,谁也想象不到香江在接下来三十年发展的速度和快速扩展的需求。
凭着后世的记忆,朱雪峰已经仔细分析过香江现有的地盘和发展区域,心中已经勾画了好几种备选方案。
其实还有一种更疯狂的想法,但现在条件不成熟,那就是向港府申请一块岛礁,然后自主填海,按照现在香江的政策,填海所形成的地皮,填海人拥有极大的权势。
吹沙造岛这个想法,还只存在于朱雪峰的脑海,未和任何人沟通,毕竟有些太过于疯狂,第一步就是得有自己的船厂。
“江先生,谢谢你的详细介绍,合作愉快!”本章完
www.liewem.cc。m.liewem.cc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