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涡喷14的重生(上)(二合一)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飞机的性能不会因为飞行员的主观能动性就发生变化。

  歼7,无论如何都已经撑不起华夏这样一个泱泱大国的天空了。

  ……

  相比于年初的惊天动地,这次事件在太平洋的两边的媒体中都没有掀起什么太大的风波。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都是无比平常的一天。

  但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却并不是。

  消息很快在保密级别许可的范围内传播了开来。

  任何一个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海军航空兵的应对并没有什么问题。

  问题在于没有合适的装备。

  买回来的苏27再好,如果没有相对应的航空工业实力来进行维护保障,也发挥不出足够的战斗力,甚至连转场飞行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而自行生产的飞机又实在难堪大用。

  大概一周之后,在一次例行会议的最后,杨奉畑拿出了一份新闻通稿。

  里面自然不会明明白白地写出事情的经过,但这里的人基本都已经有所耳闻。

  让大家觉得刺眼的是通稿的最后一句。

  “充分利用现有装备的可及性,扭住装备编配、网链搭建、多域保障等难题,最大限度发掘装备作战性能,以此推动战斗力整体跃升……”

  表面上说的虽然是练兵备战这种积极向上的事情,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辛酸和无奈。

  “同志们,这里面的字字句句,都是在戳我们的脊梁骨啊……”

  杨奉畑看着涡喷14改进攻关小组的成员们,用略带沉痛的语气说道。

  整个会场一时间寂静无声。

  把通稿拿出来展示自然是常浩南的意思,只不过有些话还是让杨奉畑出面说更合适一点。

  相比于大张旗鼓的动员大会,这种办法起到的激励效果显然更好。

  正所谓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虽然并没有人主动表态什么,但整个攻关小组的工作效率都上了一个台阶。

  第二天晚上,几种典型转子/静子叶片积迭线设计所对应的马赫数等值线图和壁面极限流谱被送到了等待已久的常浩南手中。

  在原本的计划中,这应该是规律研究这一步的最后一部分工作。

  在这之后,就可以开始对压气机叶片设计进行喘振裕度最大化的寻优了。

  然而他却并没有因此而感觉到半点轻松。

  因为上个星期,京城那边的杜义山联系了601所。

  有一个来自冰城工业大学的课题组发现可以通过在压气机叶片压力面和吸力面之间开缝的手段减小流动损失。

  相关的实验数据也很快被邮寄到了常浩南这里。

  收到资料之后,他在一个理想的stage35压气机模型上花费一晚上时间进行了一次模拟。

  再结合那位于飞副教授提供的数据,可以确定,这个现象是真实存在的。

  不过,在理想模型上对单一自变量进行研究总归是简单的。

  要想应用到实际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更多现实因素的影响。

  尤其涡喷14的压气机叶片在被常浩南改进之后,必定会出现大量的弯、扭、掠设计,这又导致实际流场和理想情况下的平面二维流场存在巨大差距。

  看着眼前被提交上来的数据,常浩南第一次面对这样幸福的烦恼——

  改善性能的办法太多,到底要不要都用上呢?

  相比于重点放在增加喘振裕度的弯掠设计,叶片开缝还可以减小压气机造成的总压恢复损失,尤其是在有一定攻角的情况下。

  虽然对于发动机的纸面最大推力影响不大,msp;表面上说的虽然是练兵备战这种积极向上的事情,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辛酸和无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