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8忆往昔第1/4段
从玉器厂回去,唐植桐点着炉子,炒了两锅松子。
炒松子的时候,唐植桐还在琢磨,以后自己有事想找点独处空间的时候,是不是就可以用这招,把家人请去看电影?
貌似很好用啊,不过得跟工会陈大姐搞好关系,方便她给自己福利影票。
1959年11月17日,农历十月十七,星期二,晴。
一早吃过饭,夫妻俩各自带着两饭盒豆腐出发上班。
小王同学是带给椿树胡同的,唐植桐则是带到学校聚餐的。
除此之外,唐植桐还塞了些咸菜在里面,香椿咸菜水分少,就直接用报纸胡乱包了两下拉倒。
这次依旧是唐植桐送两个妹妹去学校,小王同学则改道顺着王府井大街往北行,先去椿树胡同放下豆腐。
唐植桐有外挂傍身,到了邮电学院已经快上课了,就没回宿舍放方盒,而是扔空间,直接去了教室。
中午临下课的时候,唐植桐跟路坚悄声说道:“舍长,你饭盒借我用一下。”
“干嘛?中午我要去打菜呢。”路坚有些不乐意,说好大家一块打菜聚餐,饭盒给了唐植桐,自己岂不是就没法去打菜了?
“我自己的饭盒装豆腐呢,没蘸水,我去小卖部买点酱油,调配一些,借你饭盒一用。”唐植桐不容分说,薅过路坚的饭盒,弓着身子,偷偷从后门溜了。
蘸水只是个借口,上一次聚餐,路坚出的大头,唐植桐这次没打算再让路坚掏钱。
邮电学院的学生很多,大家来自天南海北,口味多有不同,需求五八门,所以小卖部里常见的东西还是挺全的,包括酱油、醋、盐、酒等。
就拿路坚和窦永昌来说吧,晋省人,有219宿舍两大“醋坛子”之称。
无论是菜,还是汤,他俩都得倒上两大勺醋,哪怕干啃窝头时,可以接受没咸菜,但不能没醋。
人家一边喝,还一边嫌弃四九城的醋不正宗,味儿不地道,这找谁说理去?
唐植桐端着路坚的饭盒来到小卖部,当然不是为了买酱油。
这边酱油质量不如自个以前囤的好,用小卖部的酱油反而糟蹋了好豆腐。
唐植桐打算买的是买酒。
1952年第一次全国评酒会上选出的国家级名酒,只有四个,分别为:汾酒、茅台、泸州曲酒、西凤酒。
直到1963年第二次全国评酒会,才会评出“八大名酒”,也就是民间说的“老八大名酒”,在此之后就市场化了。
眼下汾子、茅子价格是第一梯队,接近三块钱一瓶,价格令人望而止步。
老四九城人走亲串门一般用二锅头,但新四九城人条件好一点的大多选西凤或四特,两块冒头一瓶,顶着“四大名酒”的牌子,不光价格合适一些,瓶子也精致,拿得出手。
唐植桐身上还有不到四块钱,最后的一点家底了。
买不起两瓶西凤,同样也买不起三瓶二锅头,于是他乎狠狠心,咬咬牙,买了一瓶西凤,一瓶二锅头。
来了一年多了,还没尝过这年头的西凤呢,不过这下子唐植桐兜里也彻底空了,比他迷死小王同学不偿命的白生生小脸都干净。
等唐植桐回到宿舍的时候,蘸水已经混好,躺在了路坚的饭盒里。
其他同学还没有回来,唐植桐先把东西从空间一一薅出来,摆在了桌子上。
豆腐是主菜,得有三四斤的样子,其他都是咸菜,香椿、疙瘩条、洋姜。
“哎呀,唐老师,这也太丰盛了。”等其他同学回到宿舍后,看到桌子上放的两瓶酒和豆腐,不禁感慨道。
“嘿嘿,家里还剩点黄豆,自己做了点豆腐,大家快坐下尝尝。”眼下是市面上没有这么好的豆腐,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唐底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