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杀一儆百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腊月十三,汴京下起了小雪,街上行人却不少,开封府衙门口聚集了许多百姓,一个走路略有些蹒跚,穿着灰色粗布单衣的老妇人十分费力地挤过去,想要看看是什么事引起围观。一个好心的年轻士子见她穿的甚少,又两眼无神,似乎看不太清楚,遂劝道:“大娘,您快回家吧。这儿就是朝廷贴了张告示,说是抓了几名嫌犯,现让百姓们举告哩!”

  人群里有认识这老妇人的,嘴里说着:“张大娘,你成日在府衙附近守着,也不说是否有冤屈,你家儿女亲人呢?也不接你回去,任你数九寒冬还穿着单衣在此流浪,莫不是儿女不孝顺?”

  这位张大娘虽然看着寒酸,但进退有礼,行止有矩,看着竟似官宦出身的。她回应道:“多谢您关心,老身不冷,家道中落,无儿无女,在官府周围方觉安全无碍,是以时常在此徘徊。”又问那位士子:“老身双眼有恙,实在看不清告示说了些什么,还烦请这位先生为老身念上一念,可否?”

  士子自无不可,当念到“城北侯氏庄园,纵奴行凶,已认罪入狱,百姓有深受其苦者,可入府衙举告……”那张大娘蓦地问道:“侯氏庄园?”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也不再听,对士子告了个谢,便退走了。

  自告示贴出之后,来举告之人寥寥无几,王朴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看起来这几人没有造许多孽,担心的是苦主不知晓此事,求告无门。

  那日晌午过后,王朴刚刚用过午饭,梁迥来报,说有一民妇求见,自称有冤情,需得向知府大人细禀。

  王朴命梁迥将人带进府衙,在大堂面见。随着梁迥进来的,正是那位张大娘,此时她换了一身素衣,手捧一个小匣子,恭恭敬敬向父母官行了一礼,不待王朴问询,便一字一顿地说道:“大人,民妇要举告侯松!”

  王朴挑眉,注意到她说的乃是举告侯松,并非是公告里所说侯氏庄园。遂道:“你且讲来!”

  张氏面露哀哀之色,“十月前,民妇家里还是四口人,儿子儿媳相敬如宾,五岁的大孙子聪慧可爱。可如今,就剩我一个老婆子还在苟延残喘,随着我儿不知所踪,儿媳妇悲痛欲绝,染上风寒没几日便抛下幼子撒手人寰,而我的大孙子,才五岁啊,也怪民妇,怎么不好好照看他呢?那些日子,我也是精力不济,一时不察,竟没发现他偷偷跑出去玩,一去,便再也没回来!”

  堂上诸人皆面露不忍之色,王朴放缓声音问道:“老夫人,我听你谈吐,不似一般民妇,不知是否官宦出身?”

  “回大人的话,民妇的父亲乃是前朝户部侍郎,只因当时隐帝大肆屠杀重臣,家父亦遭了横祸,民妇幸被先夫所救。”

  王朴感叹于她的悲苦,命左右取过一个凳子,命她坐下说。那张氏道谢后,继续说道:“我儿子承父业,乃是一名白案,供职于鸿运楼,那酒楼之主,正是侯松!他有一日回来,同我说,他发现楼里掌勺的大厨每每在给客人的菜里偷放一些多余的调料,他问过几次,被人骂了回去,说他想偷师,可那日他无意中听到大厨与东家在说,说甚么米囊花粉用完了,需要补充之类的,一时不知米囊花是何物,又不小心弄出了动静,被那东家发现,斥他竟敢偷听,我儿担忧会被辞退,回家与我细细说了,不巧我正好知道,米囊花,亦称为阿片,多用易成瘾,那东家为了吸引客人,竟做出这等丧心病狂之事。我让我儿将此事写在纸上与我保存,让他自己去向东家请辞,然p;堂上诸人皆面露不忍之色,王朴放缓声音问道:“老夫人,我听你谈吐,不似一般民妇,不知是否官宦出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