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宗训进谏第1/2段
此时乃是初春,天气仍旧寒冷,然战争的胜利令人兴奋,似乎冲散了冷空。
在高平修整的两日,郭荣办了两件事:论功行赏,和处决樊爱能为首的逃将七十余人。恩威并施,赏罚分明,从此军心归一统,无人敢藐视军法,不奉君令。
因军功受嘉奖者多如牛毛,周军上下信心十足,士气高涨,郭荣自己也希望能扩大战果,宗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倘若见好不收,又将重蹈覆辙,消磨胜利果实。
郭荣才能卓著,就像许多能力极强的人,对自己的判断有十足的信心,对他人不同意见鲜少能听进去,郭荣亦是如此。宗训缠着母亲符氏非要跟着亲征的重要原因,是因为符氏于郭荣,就是能将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那抹白月光,郭荣脾气急躁,处事严苛,只有符氏的温柔劝解,方能让他听进一二,而符氏,正好是很有主见又能听进去劝告的聪慧之人。
宗训跑到符氏身边,先是恭敬地行礼“训儿见过母亲。”然后跑到符氏怀里,把身子扭成麻花状,撒娇道“娘!”把符氏逗得忍俊不禁,笑着揉了揉他的脑袋,说道“训儿从何处学来这些礼仪,竟像模像样地!”
宗训披着2岁的外表,却是几十岁的心理年龄,平日里朝着父母撒娇卖萌,着实有些不自在,也就当自己是在彩衣娱亲,这样一想,脸皮便厚了不少,颇为放得开。他正色对符氏道“娘,训儿这几日听姑丈他们讲爹爹的英武,训儿神往。”
符氏笑着逗趣道“你小小年纪就知道你爹英武,颇有见识!”符氏并没把宗训当成一个平等对话的对象,在她眼里,自己儿子诚然聪慧,但那么小小的软软的孩童,无非是跟着长辈见识多了,耳濡目染鹦鹉学舌了一些机灵话,要说他自己多么有见解,她是不信的。当然,今日宗训就是来颠覆自己亲娘的认知的。
宗训对符氏说“娘,训儿想家了,我们何日返程回去啊?”
符氏取过一把梳子,为他整理疯跑弄乱的头发,回答道“训儿想家了?爹娘都和你在一起呢,想必回京还得需要一阵子,咱们打胜了,还需乘胜追击,待到将那敌军狠狠打服,便会归京。”
“说得好!”正是忙里偷闲来见母子二人的郭荣,闻言夸了一句。
“见过爹爹!”宗训从椅子上跳下来跑到郭荣怀里,求抱,被郭荣捞起来转了好几圈,一时欢声笑语不断。放下宗训后,郭荣笑着问他们“夫人和训儿方才在说什么?”
“方才训儿说他爹爹神明神武,他敬仰得紧。复又说想回京城啦。”符氏回道。
“回京?怕是短时间难,刘崇狼狈而逃,吾拟让众将会师潞州,趁胜追击。”
宗训本想先说服他娘符氏,再由符氏劝谏郭荣,可此时既然已经说开头了,便自己亲自上罢!他奶声奶气振振有词“爹爹,训儿听他们念的书上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昨日听赵虞侯悄悄与人议论道,因当日出征的急,粮草快吃完了呢。”这家伙,进谏还不忘给赵匡胤挖个坑,是的,赵匡胤此战功劳极大,护卫着郭荣反冲锋凸显其智勇双全,张永德力荐,被授予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可以说此战便是他的进身之阶,从此风云化龙。
“嗯?”郭荣本来对赵匡胤印象极好,也十分信任,当初还在澶州就藩之时,给他传信密告是王俊阻他进京的人正是赵匡胤。此次又表现的勇不畏死,忠君爱主,就更受郭荣重视了。但此时听闻宗训的话,不由得皱了皱眉,他当然不会去疑心宗训话里的真假,宗训的年纪既是他的劣势,也是最好的伪装了。郭荣在心里给赵匡胤贴了个口风不紧、不可以密事委之的标签,好印象大减。宗训不知道父亲的心理活动,若他知晓,必然会大呼意外之喜。
郭荣并非不知道粮草十分重要,也并无要马上吞并河东的想法,只不过是想扬扬军威,令天下诸国不敢轻视。前世大概郭荣也是如此想的,只是形势发展并不完全由人掌控,当时攻入北汉境内如入无人之境,百姓夹道欢迎,直到晋阳城下,本拟一鼓作气灭了刘崇,没想到晋阳是块硬骨头,久攻不下,辽军出兵驰援,全军又因长时间征战致使士兵疲惫粮草匮乏,形势急转直下,还损失一员大将史彦超,最后狼狈而退。
&emsp进谏还不忘给赵匡胤挖个坑,是的,赵匡胤此战功劳极大,护卫着郭荣反冲锋凸显其智勇双全,张永德力荐,被授予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可以说此战便是他的进身之阶,从此风云化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