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剑头上有血第3/3段
下楼时,让展儿的脚在前,头在后。</P>
这个抬人,可有讲究了。</P>
生病的人,从家里往外抬,就是脚在前面,意味着被抬的人能够好起来,脚先走出家门嘛。说白了,抬的是一个大活人。</P>
如果是老人故去了,比如,出葬的时候,从屋里往外抬,就是头部先出门,意味着不再回来了,归天了。</P>
所以,抬着展儿,肯定是脚先出来。</P>
当然有一个担架。家里有一个,特意买了一个在家里,就是为了抬展儿方便。前面抬脚的人,把担架顶在头上,后面的人,用绳子套着担架,用脖子抬着。</P>
就这样配合默契地一步一步往下迈步。</P>
下楼梯只能两个人一前一后抬着下楼。任何人都帮不上忙的。</P>
再怎么艰难,也就这十来分钟的时间。</P>
几个人在担架的后面跟着下楼,全都慢慢的,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踩在楼梯坎上。</P>
终于到了一楼大厅,马上多了两个人帮忙抬着到房间。</P>
进到房里,有心让担架与床的高度平行,由两个人抬担架,另外两个人负责把展儿从担架上平移到床上来。</P>
易隆平和蒋明菊都在现场帮忙。最后平平安安把展儿移到床上了。</P>
大功告成。</P>
移到一楼后,文医师照例下午来了,已经扎了二十多天了,现在又移到一楼,文医师来了,易隆平直接把文医师迎进东房,文医师进来后,看着很是满意,也不多说什么。</P>
早有陈晓慧把准备工作安排得稳稳当当的,文医师进来就开始扎针了。</P>
也不知道是二十几天扎的有效果,还是移下来之后有变化,当文医师把针都扎完后,包括头部,手部,脚部,都扎完了,大家都在房里观察着。</P>
突然,展儿似乎有声音发出来了。</P>
最先听到的是陈晓慧,因为她在床头附近。</P>
为了证实真实性,陈晓慧靠近展儿那扎满针的头部,双眼紧盯着展儿的脸。</P>
“嗯”,“嗯”,两个嗯的声音,陈晓慧听得清清楚楚。正好说大家听,文医师抢先说了:“这就对了嘛,也该有声音了。刚才孩子嗯了两声,是吧。”</P>
房间里的人,都听到了,包括蒋明菊与易隆平。</P>
夫妻二人同时走到床头,陈晓慧退在一边,蒋明菊轻轻唤着:“展儿,展儿,听到了妈妈叫你吗。”</P>
展儿又是“嗯,嗯”两声发出来。算是答应了妈妈。</P>
蒋明菊这才真正相信,儿子有感应了。</P>
易隆平更是控制不住的叫道:“展儿,你可真醒了啊,爸爸盼着这一天,盼得太久了。”</P>
展儿喉咙里又是几声“嗯,嗯,嗯”的答应着。</P>
这才是真正好转的标志啊。</P>
房内蒋明菊与陈晓慧继续照顾着展儿,易隆平和文医师都出来了,在大厅的沙发上坐了下来。</P>
今天文医师要等着拔完针再走。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