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奇泉通幽处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当年苏老爷子来此一游,就写过“西崦人家应最乐,烹葵煮笋饷春耕”的诗句(《新城道中》)。所以,咱也别老说百姓苦了,山民之乐而悠闲,有时胜过皇帝老儿呢!</P>

  这样想着,他便抬头四顾,却哪里能够见到人家?</P>

  这咽泉所在,恰是一处半山坡,视野极好,只要是在这山上的,上下左右一览无余。他以为刚才闻到肉香只是错觉,是自己想吃饭了而已,便急忙牵马下山,不一会就从野地转到山道上。</P>

  不想这一转,却听到了隐约的风铃声,转头一看,西面高高的山崖上,露出一角杏墙。</P>

  一听到风铃声,他就想到檐下那酒杯大的钟形的造型,铜或生铁的材料,那种长年累月经霜沐雨后形成的斑驳的表层。</P>

  他喜欢那种成色,透出岁月的沧桑,又包含着隐隐的生气。</P>

  他甚至还由此联想到那屋脊上的龙吻(鸱吻)和檐角上的蹲兽,那些仙人和走兽。</P>

  仙人骑在凤凰身上,后面一批神兽排着队跟在他后面。</P>

  这些神兽颇有来头,不仅有龙、凤、狮子、天马、海马这些人们喜闻乐见的动物,还有麒麟、狻猊、狎鱼、斗牛、獬豸、狎鱼等传说中的神兽。</P>

  他觉得这些神兽实在可爱又可敬。跟定了一位仙人,那就不管前面是丽日祥云、和风细雨,还是狂风暴雨、霜雪雷电,是刀山火海,还是天堂胜景,他们都会紧密相随,姿势永远都是那么昂扬,笑容永远是那么轻松安闲……</P>

  他听一位木匠说,古代的建筑工匠称这些小兽为“小跑”或“走投无路”,秦时月觉得有些愕然。</P>

  他觉得,应该称这些小兽为“小义士”或“义无反顾”才对啊。</P>

  他非常佩服中国古代的能工巧匠,但独独就这一称呼,觉得不能接受,原因是太过戏谑与不尊。</P>

  试想,这些小兽明知前面已经“走投无路”,依然队形不乱地一往无前,这种忠诚和义气,难道不值得人类学习?</P>

  再往深处讨论,你一个造房子的凡夫,又怎么知道人家仙人与神兽此去就“走投无路”呢?也许你的“无路”,正是他们“有路”,要不怎么称“神”称“仙”呢?</P>

  在神仙眼里,整个宇宙,应该无处不是路才对,什么都不能阻碍他们前进的步伐。</P>

  他们有路能通,无路也能通,进入的是一个自由的王国,一个常人理解不了的通行无碍的时空。</P>

  他看看那寺庙,打马上去,估计也就个把时辰,于是来了兴趣,便将马头拨转。</P>

  他素来对庙宇感兴趣。</P>

  古人说:“天下名山僧占多。”</P>

  庙里出高僧,能破生死迷局。再说出家人四大皆空,打破贪嗔痴,勤修戒定慧,自然是人中之杰。这样的人不受尊敬,还有什么人配受尊敬?</P>

  秦时月想想,自己难得出来,也不差多消磨这两个小时,便策马上山。</P>

  他愈上,那肉香愈浓。</P>

  他忽然意识到,那肉香会不会是从庙里发出来的?但念头刚产生就立即被自己否定了。这断断没有可能啊。庙里的僧众茹素,连鸡蛋都不吃,何况是吃肉?</P>

  藏地的僧人有些是吃肉的,这是因为他们那里处于高寒地带,常年冰天雪地,蔬菜种植十分困难,所以要断肉很不容易。更重要的是,佛祖好像没有规定信徒不得吃肉。</P>

  也是,比丘戒为“杀、盗、淫、妄、酒”五戒,里面并没有肉戒啊。</P>

 &emsp?</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