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过年啦第2/3段
时月急忙答应,并立在母亲房门外,让她躺一会再起。</P>
母亲说:“早就起了,刚念完一卷地藏经。今天是你开的门哦,大年初一男子开门,好的,吉祥啊。那我下去给你烧早饭!”</P>
时月说:“妈,不必了,正月初一的早饭也该是男人烧的。反正蒸笼里有热腾腾的麦果,我再下点长寿面,搭配着吃,行吗?麦果我吃了,真香啊!妈,您好好歇一会,早饭就归我了。”说完赶紧下楼去煮面。</P>
时月不知道母亲算不算是个虔诚的佛弟子,只知道她每逢初一、月半,只要是晴天,都会去庙里的佛像前上香。下雨天就在家里拜灶公,拜门神,拜天地。</P>
今天很安静。当地的风俗,年初一是不拜年、不串门的,让一年忙到头的当家人好好地歇上一天。所以,早饭后,母子俩安安静静地闲聊。</P>
屋子是明清时期的徽派风格,白墙黑瓦,高耸着马头墙。</P>
母子两人一边一个坐在堂前的八仙桌边,背靠着搁几聊天。</P>
面前是明堂,铺着大青石。明堂里以大门为中心点,一左一右放着两口大水缸,水缸内养着金钱草。明堂上方是长方形的天井,可以看到同样形状的天空。</P>
天井四角有铁皮制成的方形水管,雪融后的水,慢慢地通过管子落入明堂石板间的水沟内,再通过镂空的排水孔流出屋外,发出轻轻的水声。</P>
大门两侧也镶嵌着厚厚的青石板,下面有青石条切割而成的户槛。门楣上方还有屋瓦,上面长着一些瓦松。瓦松上方写着四个字:千山云起。秦时月还知道它反面——也就是大门的正面上方,也写着四个字:朗月布辉。</P>
大门进来,两边是厢房,除了接近地面是半尺宽的石础条,石条上面还是以木板作墙。木板的上半部镂空,左边是万字纹,象征着日光常照,吉祥如意;右边是冰裂纹,镶着几朵梅花,有“十年寒窗无人识,一朝成名天下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寓意,用来劝学和勉励。</P>
童年、少年时的秦时月,正是在父母的这种“寒窗”教育下,一头扎进了书海。</P>
天井边两根木柱上方的牛腿是香樟木做的,一边一只狮子托底,狮子是透雕,连嘴里的绣球都雕刻得十分精致。</P>
两边的内容是郭子仪庆寿,一边车马来往,宾主举杯欢饮;一边是几个仙人送桃,穿袍着靴的仙人笑容可掬,栩栩如生,脚下祥云如卷,托在掌心的大寿桃似乎还带着白毛与露水。</P>
秦时月欣赏着屋子里的一切。</P>
这屋子是行医的外太公手里建的,从同样行医的外公手里传到了妈妈手里。</P>
他非常喜欢这样的老屋,冬暖夏凉,宽敞亮堂,又特别的安静祥和。一个人再怎么有心事,在这样的通透的老宅里坐坐,看看日色,听听雨声,内心就会沉静、清明起来。</P>
他向母亲汇报了工作上的一些事,还有城里的吃穿住行,让母亲放心。</P>
母亲见他不停地打量那个托桃仙人,忽然想到了什么,说了一句:“昨天夜里,那个人又来了,还是一个红布袋,里头二十块大洋啊,这位恩人,也不知道是谁,住在哪里……”</P>
时月点点头,说:“姆妈,别多想。吉人自有天相,好人终会得好报的……他不肯现身,自有他的原因,我们不强求,随缘好吗?”</P>
临了忽然想起日本人的“落樱”计划,嘴里不由喃喃出声:“金台,金台……”</P>
母亲问:“儿子,你念着金台干什么?”</P>
秦时月愣了一下,问她:“妈也知道金台?”</P>
母亲笑笑说:“你还真在想着金台啊?你这个年龄,想英台才对啦。英台是美女,梁山伯的同窗,他们多般配啊,可惜没能在一起。金台是一位侠客,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大英雄。现在的年轻人不了解,可老辈人哪个不知道金台的?你年少气盛,正是建功立业之时,想着金台,想跟他一样有出息,也是对的。”</P>
时月说:“英台的事下次再说,儿子育下,一头扎进了书海。</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