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偶见第56个民族(3)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他们还擅长泥塑,主要是塑造出一些祭祀用品,一般有人、马、猪、牛、羊、蛇、鸡等塑像;</P>

  四,打大铁:</P>

  基诺山每个基诺村寨里都有铁匠,他们能生产斧头、镰刀、锄头、铁犁等生产工具,和刀、铲、锅等生活用具。</P>

  据说他们打铁的技术是从汉族那里学来的。基诺族人自己不会炼铁,以前他们打铁用的原料,大多是与马帮或者是外来商人以物换物得来的。</P>

  铁器对于原始氏族部落来说功不可没,它对于减轻劳动强度,获取更多的猎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P>

  基诺族的传统节日就以“特懋克”为最隆重、最盛大。 而“特懋克”的意思就是“打大铁”,这是基诺族人民为纪念铁器的创制和使用而举行的节庆……</P>

  在基诺山寨里,还有一个“基诺文化博物馆”,就设在基诺人曾经居住了一个大家庭的“大公房”内。</P>

  这里将基诺族人曾经住过的竹木结构建筑,以前使用过的农具和生活用品,像家用火塘、生产工具、狩猎工具、民间乐器、生活用具、纺织工具、服装服饰等等,一一展现给了游客。</P>

  因为基诺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这里还有残存着他们古时刻木记事用的原始刻木。</P>

  从博物馆的展品可以看出,曾经的基诺族人过的是原始的共产主义公有制生活,他们不分男女,大家各尽所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饭大家吃,猎获的野味平均分配。</P>

  宁静对墙上挂着的、基诺族妇女的大耳洞图片产生了兴趣。</P>

  她的耳朵上也有戴耳环的耳洞,但她的只有针眼那么大,如果不戴耳环,几乎看不到。</P>

  虎永刚觉得,相比基诺族妇女,她的只能叫耳眼,这边的才能叫耳洞,而且真的大得让人咋舌!大到可以穿过玻璃杯!</P>

  饶考团长解释说,他们基诺族人,不分男女,从小都要穿耳洞的,而且他们是以耳洞的大为美的,谁的耳洞越大,说明他越美、越勤劳、越勇敢。</P>

  至于大耳洞的形成,也是循序渐进地来的,开始的时候塞进去小树枝、小竹管,然后慢慢加大,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了。</P>

  他还开玩笑说:“我们基诺族的青年男女,在谈恋爱的时候喜欢送给对方花束,而且还要插到对方的耳洞里,如果耳洞小了,花束也插不进去啊哈哈!”</P>

  虎永刚却对一个大大的蚂蚁堆很好奇。</P>

  这可不是普通的蚂蚁窝,据说它还是基诺族人的舅舅呢。</P>

  前文说过,基诺族是一个尊重舅舅的民族,男女青年的婚姻大事并不是父母做主,而是舅舅做主。</P>

  而且在家族里有什么大事小情,基本上也都会去询问舅舅的意见,让舅舅拿主意。</P>

  如果基诺族的孩子没有舅舅的话,在成长的道路上会有很多的影响,尤其是在结婚上会很麻烦。</P>

  所以,如果基诺族人没有舅舅的话,就要由寨子里的巫师,带着他去找一个蚂蚁堆,认蚂蚁堆为舅舅。</P>

  这样一来,他就不是一个没有舅舅的孩子了,在寨子里也就能够娶得上媳妇,和其他人一样也是有舅舅,不被人耻笑,也能享受同样的待遇了。</P>

  众人纷纷称奇,饶考团长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的习俗不一样而已!要是到处都一样,你们还会出来旅游吗?”</P>

  众皆大笑。</P>

  眼见四点降至,饶考团长说:“在我们这次愉快的游玩结束之前,我请大家免费品茶,尝尝六大茶山之首—基诺山普洱茶的味道。”</P>

  虎永刚和宁静意味深长地相视一笑!</P>

  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这都是旅游景区一贯的套路,只怕是免费品茶是假,推销茶叶才是真吧!</P>

  夫妻俩看破不说破,只是找了个借口,说要趁天色还早,要赶路去野象谷。</P>

  然后,也不管饶考团长答不答应、高不高兴,就自顾自地沿着那条用竹条铺就的道路下山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