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234均田,免赋,两难自解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大明不允许这个地界还有能结寨自保这么牛逼的人物。

  老朱通过扩大国有官田来增加财政收入的政策,引起江南地主的强烈不满,所以他们经常以拖欠田赋的方式对抗。

  洪武三年户部报告,浙西多富民巨室,仅苏州一府,民岁输粮百石以上至四百石者四百九十户;五百石至千石者五十六户直到四千石划分等等。

  这些起义军铁扫帚所不及处,不但当地地主无恙,也掩护了外来的逃亡地主。

  而朱元璋开科举就是为了让这些江南地主一個进入朝廷,为大明效力的渠道,争取这部分人的人心。

  此事漏出极大的破绽,被较真的老朱发现了,现在监狱里人满为患。

  这招就是他从汉朝那里学到的手段。

  故而随着江南地主实力的恢复和发展,他们在和朱元璋再财富再分配上出现了矛盾,只不过目前还没有完全的激化出来。

  此番天降大雨,正好遂了他们的想少交的意愿。

  当然了,老朱认为天底下都是他老朱家的,他也不愿意富庶的地区都握在几家几姓手里。

  这些结寨自保的地主们没有遭到义军的打击,顺便有些人还比较有眼光直接投效了朱元璋,成了开国功臣。

  别说监生们扛不住诱惑了,就算是地方官也是他们的代言人。

  江南重赋的问题导致地主阶级们内部矛盾极大,为了确保江南地区的财政收入,老朱是非常重视对于地方官的选择的。

  如今被提拔到中央的陈宁,曾经就是一个典型的酷吏。

  本官不管这个那个,你要是不把赋税给本官交齐喽,本官就亲自拿着烙铁烫你的皮,还有那些本地吏员也敢同地主们沆瀣一气,那就一起烫皮。

  所以当陈宁在江南地区当任一把手的时候,被赋予陈烙铁的威名,但赋税全都是齐的,所以深得老朱的信任。

  只不过到了中央后,陈宁连劝谏他的亲儿子都打死了,才被老朱这个重视亲情之人给厌恶。

  陈宁不得不抱上胡惟庸的大腿。

  江南地区的知府是非常不好做的,仅仅苏州一个府,老朱前后就换了三十余人(洪武总共三十一年),就这还得加上像陈宁这样干得好的人一干好几年的情况。

  这些官员大多都没有好下场。

  主要还是因为老朱频繁换马,是因为他不满意这帮人的屁股坐在当地豪绅的一边。

  当中央朝廷的利益都不能保证,长此以往大明只能控制南京城周遭,那大明天下还姓朱吗?

  朱元璋对此更是十分的气愤。

  老朱也不仅仅是要用高压政策,更多的时候也会稍微免除一些赋税,以此来缓和矛盾。

  但地方上却不这样认为,你老朱终于怕了是吧,这说明咱们这些年的斗争是有效果的,咱们一定要再接再厉,保证地方上的利益。

  于是中央与江南地方上的争斗并没有停下来,反倒是进入了白热化。

  待到老朱与世长辞,建文帝上台第二年就下令削减江南赋税。

  四年时间老四上位了,当即宣布废除建文新政,其中自然也就包括减免江南地区的赋税。

  可是从老朱一死,江南地区就开始拖欠赋税。

  建文帝上位宣布减免,新朝也并没有收齐。

  江南地主们更加猖狂,熬了这么多年,总算是熬死朱元璋了。

  那老子还交个屁的赋税啊!

  到了永乐二十年,光是苏州一府已经欠了近四百万石赋税了。

  拉到宣德登基,苏州一府欠税就翻了倍。

  这种数据说明从朱元璋噶了,江南地区的地主们大规模反扑,就是不交税。

  后面的皇帝对于江南地主也在没也没有举起刀子,逼着他们乖乖交税。

  以至于到了大明后期,什么税都收不上来。

  整个浙江省的茶税才六两,据说还是用几乎贬值为废纸的宝钞来评估税额的。

  在大明,谁交税,就会被那些地主们笑骂:你真是个傻逼哎!

  王布犁听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