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229收税是头等大事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阵子已经开始收税行动了,朱元璋施行的是两税制。

  虽说朱元璋定下的拾一之税,但目前而言并没有按照这个税率收税,而是某些地方重税。

  然后今年老朱不知道怎么回事,又改变了交税的法子。

  王布犁看着老朱给县衙的布告,令百姓以银、钞、钱、绢代输,银一两,钱千文,钞一贯,皆折输米一石。

  小麦则一石折纳粮银八钱,钱八百文或者钞八百文。

  麻布一匹,折米四斗、麦五斗。

  看来这两年户部收的粮食足够多,已经把重点放在了麻布上面,用来制作军服。

  至于朱元璋竟然认同等价收宝钞这件事,还王布犁心中蛮意外的。

  一向抠逼的朱元璋,怎么能回收宝钞呢?

  他真赚到大钱了?

  尤其是打着今年下大约水灾的旗号,朕知道百姓欠收,所以才把粮食留在民间,朕不能让百姓饿肚子。

  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着实是让王布犁觉得朱元璋他想要洗白似的。

  倒是知县吴卫给解释了一遭:

  “屯田收效,军粮无虞,京师粮食储备足够两年之用,故而陛下已经允许南方诸多布政司并收折色,并不用主抓粮食。”

  “明白了。”

  王布犁叫人把天子的布告立即印刷出来,派人传遍江宁县各个乡村。

  收税是头等大事。

  整个县衙的人都要为这件事服务。

  今年的夏粮在江宁县已经被免了,百姓们顺便还被朱元璋给发了宝钞作为赏赐,但是秋粮的收缴不能超过明年的二月。

  特别是京县,你必须得早早完成才行。

  因为按照规定是不能超过十一月的,若是有稽违堪合者,皆坐死。

  那些时间,都是给距离南京远的省府留的时间。

  王布犁带着布告出城前去宣布,这也是典史的分内之事。

  干不好就要受到牵连。

  “皆坐死”这个刑法非常严重,所有与之有关系的亲朋都要受到牵连而死。

  其实只要战争过去,对于普通百姓都是极好的。

  因为老朱规定,百姓逃到他方,只要你在当地开荒耕垦成熟,那这块地就是你的,到官府做好登记即可。

  你也就成为大明的小地主了。

  这个时候便是地多人少,谁有本事能开荒,谁占的田地就多,原始股就高。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去西北边境种地,好,你开垦出来的土地,大明朝永远不收你的赋税。

  于是大批量的人前往陕西三边数千里绵延开荒,就为了不用上税。

  但是有着极大的风险,那就是要时刻防备蒙古人前来烧杀抢掠。

  当然你是比不过老朱大手一挥赐给勋贵们的土地拥有数。

  只不过随着朱元璋干掉蓝玉后,出现大批勋贵主动退田以表自己忠心的事情。

  上元县不仅有民田,还有不少的官田。

  比如给王布犁划分的田地,以及两宋金元遗留下来的官田。

  这些几乎都是元朝皇帝赐给内附的维吾尔上层人物、府衙、驿站等等前朝的熟田,全都归了大明所有。

  朱元璋也并没有把这些官田都赐下去。

  毕竟这些田都是上好的田地,全都是入国库的。

  现如今朱元璋还没有制定各个阶层采取优免赋税政策的昏招呢。

  对于地少的贫民没有规定起征点,另外又给达官显贵们田赋优免权。

  如此一来,便是大明田赋制度败坏的加速剂。

  没有功名的庶民地主,为了逃避田赋,往往将土地寄予贵族缙绅名下,从而造成田籍的混乱。

  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大明后期都收不到赋税。

  王布犁骑着小黑子在乡间溜达,秋粮皆是以米(皮谷)为主,周遭百姓其实受灾并不严重,不像城内容易发生内涝。

  勤劳的百姓冒着雨都在田里排水,免得家里没了收成。

  如今这群人听着王布犁念着皇帝的布告,说是不感激那是假的。

  这下子家里的粮食多了,还能把“降价”的宝钞当做赋税交给官府,怎么想他们都是占了皇帝的大便宜啊!成才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