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378当太子的悖论第2/4段
“嘿。”
朱棣依旧是愤愤不平,别看方才王布犁讥讽了他,可是朱棣完全不认为自己没有执政能力。
打仗哪有不耗费钱粮的?
等咱想出来怎么把盘子做大喽,到时候不用你们的钱粮!
“嗯,不错。”
朱元璋也附和了一句,既然高炽这个大孙子没让他失望,那指定是执政方面上有一定的能力。
老四他也是掏着了,跟咱一样有一个靠谱的太子。
朱棣也就果断闭嘴了。
洪熙帝为了使大明的官僚机器更有效率,他对文官科举制度作了一些改变。
他认为这个制度偏袒南方人,于是他规定了份额,以保证北方人占全部进士的40%,后世子孙完全的贯彻了这个政策。
在任命官员时,皇帝特别重视儒家道德和个人品德。
在朱高炽统治时期,他两次恕免诸如齐泰、黄子澄等官员的家属,恕免令免除其家属为奴,并发还没收的财产。
进一步告诫司法当局要根据法律判决,并在宣判前,特别在宣判死刑前要复查对犯人的指控。
此外,他禁止对犯人滥用肉刑,和在惩处时株连犯人的亲属(重大的叛逆罪除外)。
他断言,这些做法严重地违背了儒家的仁爱原则和孝道伦理。
“他怎么敢这么做的?”
朱棣分外不爽,他可是知道自己是怎么对待靖难旧臣的,结果儿子竟然给他们大肆翻案。
“哼,他还是太仁慈了。”
朱元璋撇撇嘴,对于孙子如此行径很是不满意,若是刑法没有让手底下的罪人长教训,还怎么教育天下人不要去犯法?
朱高炽为了挽回在永乐后期出现的大批流民现象,专门颁布一份诏令,要逃亡者重返故里,答应免除他们所欠的税,在他们所在地登记后另外还免除两年同样的税和劳役。
“老四,你瞧瞧你五征漠北的事,最后还不是伱的好大儿给你擦屁股。”
王布犁哼笑了一声:“大批百姓因为无力承担赋税都当了流民,不仅是朝廷的收入少了,而且大明底层也会更加动荡,不要忘了陛下也是流民出身的,他可是最知道当流民的代价的。”
朱元璋方才还觉得朱棣做事比他还要狠辣,未曾想恶果竟然会在此处体现。
“额。”
朱棣此时也没有话说,五征漠北的事他挺喜欢的,只不过后三次无功而返让他心有不甘。
现在瞧着屏幕里如此多的百姓,全都成了流民,这要是有心人搞起事来,那可是极为难堪的。
然后朱高炽还特地举例永乐时期唐赛儿起义的事件,借着明教的幌子,总之还有刘福通红巾军的影响,反正就是朱棣双标对待。
他靖难成功后为了补偿北方,给与了一些地方特殊的优免,但是山东却不在这行列。
此时的山东境内百姓生活困顿,许多饥民需要赈灾,但是粮仓里连一粒米都没有,加之连年水旱,农民以树皮、草根为食,卖妻鬻子,老幼流移,无以为生。
唐赛儿一举事就有许多人加入,总之打下县城还能活下去有口吃的。
朱棣虽然杀了一批山东的官吏,但是第二年就给山东赈灾,且罢免赋税,不得不说还是得闹起来才行。
朱棣听着他儿子当了皇帝后还揭自己的短,嘴里连连说着逆子。
可朱元璋此时却是十分的舒爽,以前他没机会说什么逆子,只能说自己年岁大了,老眼昏花没有选对继承人。
现在听着老四的抱怨,他心中难免有些欢乐。
朱高炽对于百姓民生十分的关心,甚至因为地方的饥荒中,他大发雷霆的批驳了户部官员们的提议,即只借粮给百姓而不是免费分发。
不但是要免费发还要减免赋税。
朱棣当皇帝只想着当征北大将军,可是钱粮都是他儿子朱高炽带人操办的,天天张嘴要钱的,当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啊。
这种就是很大程度对外扩张付出的高昂代价。
朱棣皱着眉头,瞥了王布犁一眼:“你倒是一丁点都不关心?”
“我怎么关心?”王布犁悠悠的道:“在那个时候,在座的各位全都噶了,难不成你还想不死一直让继任者执行你的政策?”
“哎。”
朱棣也是叹了口气,他实在是不知道要怎么反驳王布犁。
方才他驾崩的画面一闪而过,朱高炽也没有通知他的母后,说明自己的枕边人也比自己先走了。
“你说的对,我还是有些贪心的。”
最后,在朱高炽死前的一个月,洪为难堪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