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382过去无法改变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父皇,儿臣有罪。”

  朱棣跪在地上嘴里吐出几个字。

  不肖子孙的行为,着实是让他这个祖辈感到十分的丢脸。

  先前朱棣还觉得自己当了皇帝之后英明神武,儿子与孙子干的算可以,结果后代子孙就变成这样了?

  朱元璋摆摆手,没有多说什么。

  他岂能因为这种事去怪罪朱棣,朱棣做的不差。

  是朱祁镇这个天子被惯坏了,无人能制约他,又听信宦官之言,以至于造成这般恶果。

  他咎由自取!

  朱元璋觉得丢脸的是,作为皇帝做错了事,要么就身死留下一个好名声。

  要么就跟勾践一样卧薪尝胆,或者同李世民一样渭水之盟后,几年就干掉了颉利。

  朱元璋觉得就朱祁镇这個皇帝,很难做出如此雄才大略之事。

  “此事尚未发生,纵然陛下与燕王担忧也无用,依照我的想法,待到大明强盛一些后,不如把蒙古人的问题都靠着自己解决喽,免得后代子孙文恬武嬉是真的不争气。”

  王布犁的话犹如一道惊雷,炸在朱元璋的脑海里。

  其实他看到的是大明的未来,可大明的未来真的会按照这样再继续上演吗?

  “若是咱们在一二十年内解决了蒙古人,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

  朱棣开口询问,他对于仙境了解的实在是知之甚少。

  “大抵是可以改变的,只不过改了这种事,会有另外一种事情发生,总归事物的发展并不会以人的意志改变。”

  王布犁坐在观影沙发上:“天知道大明以后会如何发展呢?”

  朱元璋闻言轻轻点头。

  他每三个月都派御医以及郎中分别给宫中妃子以及子嗣进行检查,目前马皇后没有出现什么身体状况。

  而且朱雄英长得也颇为壮实。

  再加上朱元璋一直都注意,没有让太子朱标去外出巡查,那就有很大可能不会染上病,也就不会中途病逝。

  朱元璋目前觉得情况是这么个情况。

  所以大明未来到底如何,他也说不准。

  然后他看向一旁的王布犁:“此事你怎么看?”

  “额,陛下是想要分析缘由?”

  王布犁没想到朱元璋能这么快就缓过来,或者他此时内心的想法同王布犁没有对齐颗粒度。

  “不错,咱的大明如何就到了这个份上,咱身在局中,有时候看不明白。”

  北部边防向为明廷所重视。

  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占领北京、元顺帝逃往上都之后,就开始着手北边防务,逐步建立了东起辽东,经大宁、开平、东胜较为平直的防线。

  朱棣迁都北京,对残元采取进攻的防御战略,5次亲征漠北,3扫虏庭,花费了不少人力和物力,边防是巩固的。

  但是,朱棣于永乐元年错误地将大宁都司(治在今内蒙宁城境内)内迁,使大宁成为一座空城。

  朱棣听着王布犁先把矛头指向了自己,跪在地上一时间有些错愕。

  “不错。”朱元璋点点头,大宁他设置在那里也是有着战略目的。

  但是因为老四在娶天下的时候,同封在那里的宁王有什么共天下之类的说辞,又给他迁徙到别处,又使得那里成了空城。

  总体而言,就是本来极好的战略部署,被朱棣的一己之私打破了。

  朱元璋接过话茬道:“大宁,控扼着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在形势上使宣府和辽左连成一气,互相策应,成为燕蓟外线屏障。

  大宁都司内迁,一方面使其南面的燕蓟失掉了大宁这一外线屏障而变成边防前哨;

  另一方面,使大宁西面的开平卫过于突出、孤立,难以自存,不得不后撤。

  同时,大宁的后撤,还使西部蒙古可以毫无障碍的向辽东扩展,使原居住于潢水(今沙拉木伦河)以北的朵颜等三卫逾河南下,在老哈河以南,长城以北地区自由进出,对京师构成一定的威胁。

  但是大宁弃而不守,兴和丢而不夺,开平内移,防线后撤,不仅使北部防线由较为平直变得迂远弯曲,延长了防线,加大了防守的困难,而且防御纵深缩小,“关门浅露”,敌可直接窥伺畿辅,京师的防卫比洪武时期削弱多了。”

  边防卫所后撤的同时,军事制度也逐渐废弛,到了正统年间显得更加明显。

  王布犁点点头:“陛下所言不错,在军事方面的战略眼光远胜我等。”

  “无需拍马。”

  朱元璋心气其实是有些掉的,他们这些人对于大明励精图治,可大明出了败家子,实在是让人屏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