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回 探喜来因无明月送 迎春走为有暗香来第2/4段
开戏后,有昆腔,有高腔,还有弋腔、平腔,热闹非常。到了晌午,又摆开桌子吃酒。又看了一会儿,贾赦与众人不熟,渐觉不自在,便欲起身。忠顺王爷的下人过来留道:“天色尚早。听说琪官儿还有一出《占花魁》,是他们的首戏。”宝玉一听是蒋玉函的戏,盼着贾赦不要走。
贾赦一听,也想瞧瞧,便又看了一会儿。果然蒋玉函扮了秦小官,伏侍花魁,把那一种怜香惜玉的意思,做得极情尽致。对饮对唱,缠绵缱绻。宝玉不看花魁,只把两只眼睛独看秦小官。那蒋玉函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无论按腔落板,都唱到了极致。等这出戏煞场后,宝玉更知足蒋玉函是个情种,非寻常角色可比。
因想着:“《乐记》上说的是:‘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所以知声,知音,知乐,有许多讲究。声音之源不可不察。诗词一道,虽能传情,不能入骨,不似戏中还要讲究音律节拍,形容动作。”宝玉想得出了神,但见贾赦起身,只得跟了回来。
一日,贾政无事,也没出公,在书房看书。不想宫中突然来请,贾政问执事太监:“不知贵妃有何事?”执事太监笑着说:“贵妃虽然没说,我却料定是喜事,因为暹罗新换了一个年轻国王,前来提亲。”
贾政见了元春,果然是此事。元春说:“那暹罗国王大老远地派人来提亲,我恰好在圣上身边;圣上环思左右,并没有合适人选。于是便问我可有合适的妹妹出嫁,此事虽未下旨,但天命难违、非同小可,父亲可速速定夺。
贾政心中暗喜,但转念一想,那暹罗虽一水之隔,毕竟有千里之帆,一旦嫁过去,从此便天各一方,再无相见可能,该派谁去呢?想到这里,贾政与元妃说:“微臣岂敢擅自主张,还是请贵妃降旨吧。”元春说:“现论我们家中,也只有三妹妹合适,父亲你意下如何呢?”贾政一听,急忙施礼道:“贵妃明鉴,微臣一定照办。”
元春又问起老太太和母亲,以及众姐妹。当然,最关心的还是宝玉。贾政说:“家里一切都好,请贵妃放心,宝玉最近努力求学,益有大进,也请娘娘放心。”贾政说起宝玉婚事,元春说:“我看那些妹妹当中,除了自家的,当以黛玉为首,宝钗次之,湘云再次。既然老太太定了宝钗,那便依她,早点儿操办了罢,我也高兴高兴。”贾政又连忙施礼说:“微臣遵命。”
回了家,贾政告诉了王夫人。王夫人道:“儿女姻缘果然是有定的。曾经听丫头们说,三丫头有当王妃的命,谁知还真应了。”
次日,贾政带着王夫人禀明了老太太,宝钗正在贾母屋里,也听到了。贾母说:“这是探丫头的命好,也是祖上的造化使然,你们先去上柱香,我挑个吉日也去。”贾政答应了。贾母道:“好虽好,就是道儿太远了。”王夫人道:“远是远,终究只是一水之隔,一有机会便回来了。”贾母叹了口气道:“三丫头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家!若迟了,恐怕我就再也见不着她了。”说着便掉下泪来。王夫人道:“孩子们大了,少不得总要嫁人的。老祖宗该为她高兴才对,她能有这般造化,还不是托了老祖宗的福?不过,话虽这么说,探丫头虽不是我养的,却也是一块心头肉,如今要嫁人了,还真舍不得她。”说罢也淌起泪来。
王夫人这么一劝,贾母这才略心宽些,说道:“有他老子作主,你们就料理料理,拣个好日子送她,也算成就了一件好事。”贾政与王夫人均答应着:“是”。宝钗话听的明白,却不敢则声,只是心里暗想:三丫头竟然有这个好命!虽然远了点儿,毕竟是王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自己怎么就没姓了贾!见贾政和王夫人起身告辞出去,她也出来了。
却说赵姨娘得知了探春的事,欢喜得不行,心想:她再瞧不起我,毕竟是从我肚子里爬出来的,如今做了王妃,也是自己的体面。要她孝敬是不可能了,但这门面,还须她撑住。一面想着,一面跑到探春那儿与她道喜说:“姑娘,早知道你就是要高飞的人,没想到竟当上了王妃!别的不说,别忘了照顾我和环儿,毕竟是亲亲的骨肉!我养了你一场,没借上你一点光儿。就算有七分不好,也有三分的好吧?你可别一去了把我们娘俩搁在脑杓子后头。”
探春起初见她来,也牵动了无数感情,毕竟是娘亲,但越听越觉得她说的话毫无道理。全然不顾女儿的死活,只是一味的攀高枝呢。于是低头继续作针线,一句话也不说。赵姨娘见她总不搭理,自讨没趣,气鼓鼓地回去了。
且说紫鹃因黛玉渐好,园中无事,便到贾母那边此便天各一方,再无相见可能,该派谁去呢?想到这里,贾政与元妃说:“微臣岂敢擅自主张,还是请贵妃降旨吧。”元春说:“现论我们家中,也只有三妹妹合适,父亲你意下如何呢?”贾政一听,急忙施礼道:“贵妃明鉴,微臣一定照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