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你有本事就自己来做!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偏差评估体系’,关系到另外一个研究--lbnt分析法。

  lbnt分析法综合了覆盖算法以及偏差评估体系,可以对大型的实验进行偏差分析,甚至可以把不同的实验数据放在一起进行整体分析。

  ‘偏差评估体系’,实际上,是一种数字代码分析手段。

  中心锚点连线的研究为了简化算法,让其针对小型实验更加实用,并没有加入数字分析的内容。

  当实验参数过多的时候,没有添加转化数字代码的内容,‘偏差评估体系’就会变得极为复杂。

  中心锚点连线的研究中,‘偏差评估体系’就已经复杂到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理清逻辑关系。

  当参数增加一倍甚至更多时,其逻辑复杂度会增加几百倍甚至更多。

  这就是指数型增长。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10中选2’有45种可能,而‘20选2’就有190种可能。

  这还只是‘选2’。

  如果再叠加‘选3’、‘选4’,想梳理全部的可能性,形成一套完善的逻辑闭环,会是个非常庞大的工程。

  所以必须要用到lbnt数字分析法,否则研究想要短时间完成根本是不可能的。

  ……

  高能所已经碰到了这个问题。

  在和张硕的合作项目验收结束后,谭志明回到实验物理中心召开会议,决定研发能对大型实验进行实验模拟偏差分析的软件。

  项目的名称叫做‘大型实验模拟偏差分析算法研究’。

  项目负责人是计算中心主任、副所长曹孟波,参与的核心人员包括鲍贺星、廖振宇、刘烨,等等。

  虽然已经决定进行算法研究,但实际上,项目也只是走到了准备提交评估报告的阶段。

  高能所的项目,首先要拿出一份完善的评估报告,才能在科研计划处进行立项,成功立项后,才能拨款、建立完善的团队开始做研究。

  现在项目卡在了提交评估报告的阶段。

  有评估报告,才能知道项目大概要花多少经费、需要多少人员参与、需要多长时间完成。

  这些都要是要有计划的。

  作为参与项目的核心人员,鲍贺星、廖振宇、刘烨,带领十几个副研究员埋头苦思,发现根本无法弄清拥有几十个参数的偏差评估体系的运作逻辑。

  他们必须要把运作逻辑搞清楚,才能对于算法整体进行评估,才能够对于项目的规模进行评估。

  简单来说,就是要了解程序需要多少个算法包、需要多少行代码,规模有多大。

  现在就卡在这里。

  几十个参数,怎么去梳理偏差评估体系的逻辑?不梳理逻辑,怎么知道研究规模多大,怎么去做预算?

  方案出不来,预算做不了,怎么立项?

  实验物理中心。

  谭志明主持召开了内部会议,他不只是科学院院士,还是高能所副所长、物理中心主任、科研计划处主管。

  计算中心主任曹孟波忙于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