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异类的忐忑第1/2段
虽说市场二部实际承担渠道开发及销售任务的是第二到五组,但今天只有费文伟亲自押送第一批低聚糖保健品“脑健灵”前往锡江;而除了第二组销售团队外,剩下三个组的人马前期都将共同负责东洲的市场。
这主要也是三到五组人员包括组长纪红群、申政、谭兴在内,都是新招聘的,在市场营销等方面经验还不够。
反正前期一两个月的工作就是摸索市场,逐步建立宿云生物有别其他保健品厂商的销售渠道。
将更多的销售人员留在东洲做市场,除了萧良能亲自多带一段时间,还能稍稍节约一点前期的成本。
中午用过工作餐,前往锡江发货的卡车停在文化站大楼前,还搞了一个发货仪式,燃放一堆烟花爆竹给费文伟饯行。
下午公司市场销售部这边,也依托刚刚铺开的媒体广告投放,忙碌的联络东洲市城区及郊县的各家经销商。
萧良手里掌握的资金实在是太有限了,算上果汁厂挤占出来,目前用于“脑健灵”生产、市场推广的资金,总共也就两百来万。
萧良不想搞先铺货后结算的模式,以免给渠道商占用太多的资金;实际也没有什么资金能给渠道商占用。
然而,作为一家新挤入保健品行业的厂商,想要跟渠道商搞“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货交易,在这个年代难度之大实在不难想象。
当然,随着广告投放力量的加大以及不断往城乡基层渗透,产品逐渐为市场及消费者认知、接受,只要影响力足够大,市场“钱景”足够明朗,哪怕要求渠道商提前打款,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是一切都刚开始,徐立桓、吴启燕、何雪晴、张斐丽以及下午就坐在萧良办公室不走的顾培军、萧潇,他们内心深处都充满忐忑跟不安。
目前绝大多数保健品厂商,都千方百计的将各家产品往药物上靠,在保健功效之外都有不同程度的夸张、渲染治病养病的效果,也就决定了这些厂商主要走医药公司-药店销售渠道。
萧良给“脑健灵”选定的渠道,虽然也不排斥药店渠道,但更主要还是跟果汁饮品等日常消费品一样,去争夺遍布大街小巷以及乡镇的商店,将从事副食品贸易的批发商、经销商作为主要渠道商进行开发。
这一点在徐立桓、何雪晴、顾培军他们看来,最大的好处就是在锡江、东洲两地,能直接借用南亭湖果汁前期初步建立起来的销售渠道,将“脑健灵”产品以较快速度铺下去。
不过,第一批采购量都会非常保守,最多是进购南亭湖果汁的同时,搭售一小部分“脑健灵”,给点面子而已。
除了经销渠道的方向选择与其他保健品厂商迥异,“脑健灵”一盒四瓶汤剂包装,与目前主流保健品一盒十二支口服液包装或者胶囊形式也截然不同。
一盒脑健灵零售定价四十八元,会不会太高,能不能为当下人均工资仅三四百的消费者接受,又或者会不会定价太低,压缩自身的利润空间,都同样令人忐忑。
当然,大家更主要担心的,还是目前市场有上千款保健品,宣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夸大其词,以宣传治病养病为主,甚至敢自夸治癌防癌的都大有人在。
萧良却断然决定“脑健灵”的宣传口径仅局限于改善肠胃功能、促进睡眠以及缓解疲劳等基础性的、经过明确验证的功效上。
“脑健灵”会不会因为宣传太保守,宣传的功效太弱,完全引不起消费者的兴趣?
“你在我这里大眼瞪小眼,也解决不了问题啊,”
萧良放下科特勒的《营销管理原理》,看着顾培军跟他哥说道,
“你们两人要实在闲着无聊,就到楼下看两部三级片解解闷,别耽误我干正事……”
他们三五天内不可能知道“脑健灵”会不会为市场所接受。
而在有初步的结果之前,“脑健灵”的生产不可能随意扩大,前期生产安排也只是维持基础库存就可以了,要不然库存占用的资金就太大了。
现在他们手里的资金太有限了,果汁厂要预留一部分资金备用,不能耗尽,这也是萧良决定的——现在需要“脑健灵”在市场上初步铺货下去,有一定的资金回笼后,才会滚动推进后续的生产。
萧潇现在还可以多花些时间读研究生课程,顾培军则确实会有些清闲了。
他伸手将萧良手里那本科特勒原著拿过来,翻看全是密密麻麻的英文,问萧良:“你看这么一本大部头,还要翻译出来,不头痛?”
“我有什么办法?肚子里就那点干货,快跟下面的人吹干了。这书没有找到中译本,只能自己硬着头皮翻译,储备点干货,省得以后露怯!”萧良说道。
萧良前世在跳出东洲这个烂泥坑后,无论是读研还是所从事的多项工作,仅有一小部分涉及产品的市场推广及营销,更多是阅历的积累,并没有经过太多专门的学习与职业训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