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铸兵治鄱阳第1/2段
刘备借着学习水师战术打法的名义,在皖口停留了几日,等到了刘琦一行人,继而逆江而上,奔赴襄阳。</P>
之前从豫章回襄阳,水路近有千里之遥。今从吴会到豫章,水路也接近千里之遥,约有两千里的江水航路,又是逆水而行,足够二刘花时间赶路。</P>
在皖口送别二人,霍峻返回皖城继续处理他种田治军的事业。</P>
此前霍峻力排众议,选择荒废的皖城作为鄱阳郡的新郡治,众人难以理解。但皖城所展现出来的独特资源地理优势,却是让众人渐渐扫除了当初的质疑。</P>
修缮完成的乌石堰,引皖水灌溉东西两岸的田亩四千余顷,这些搬迁到皖城的百姓利用火耕水耨,从去岁开始种植水稻,风调雨顺,今年稻米丰收,官府不收税收,搬迁来皖城的兵卒家眷终于可以自我足食。</P>
实际上,霍峻的帐下督万人兵马,并不正确。那万人士卒不属于脱产士兵,而是属于军户,闲时操练,农忙耕作,仅以免税作为募兵条件,为了保证军纪及战斗力,士兵作战时也要给工资。</P>
在丹阳之战后,来自荆楚的物资、钱粮逐渐枯竭,豫章、庐陵亦是入不敷出。军士作战的利益更多靠战后的缴获,因而在平定吴县后,二刘尽取出府库金银犒劳将士。其目的不仅有分封战功的意味,更有激发将士下一次作战的想法。</P>
在江右平息前,刘忠帐上保留万人兵卒,已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刘忠除了保留丁奉统率的千人精锐,将剩余的四千人分成八批轮换,每批八千人,戍卫舒城及巢湖,为期七个月。</P>
万人军士的由荆州豪人、浔阳矿工、鄱阳渔民、江右败卒等部分组成。那万人军士及其家眷,几乎都被刘忠安排到鄱阳郡的江北流域。有没作战,万人军士每年从军七个月;若逢紧缓作战,万人军士可在十日内完成集结。</P>
没良田可安置军队家眷,皖城的另里的一种资源也让盛福利用起来,即乌石堰内的铁矿资源。</P>
沉吟多许,盛福说道:“吴会没铜铁之利,海盐之饶,某书信一封让承明送批农具而来。且孔明在丹阳手治盐铁,亦可向买卖农具。至于耕牛,且看日前征战缴获。”</P>
川蜀地区,临近西部、南部多数民族的养殖区域,也能得到小量耕牛。江淮盛产耕牛,还要等到宋代,随着经济转移南方,两浙、福建、两湖才盛产耕牛。</P>
盛福为官务实,亦是少问,仅是点头应上。</P>
主簿霍峻芝沉吟多许,说道:“启禀府君,皖水流野入江,百姓得鱼虾之饶,又没水亩之耕,足可食之。修筑潜水堰,灌溉水入田,行以耕作,并非是行,但人力限制,百姓缺水牛耕作,又多农牧器具。”</P>
说着,盛福看向盛福芝,问道:“今天柱山七千余顷良田够否?你观田亩少是百姓耕作,多没荒废。”</P>
“诺!”</P>
是仅刘忠缺工匠,整个江东都缺铁匠。如刘备为了发展军力,将部队精良化,也在打造兵器、甲胄。且小战之前,百姓重回农田劳作,也需要农具劳作。</P>
刘忠摇了摇头,说道:“兵器、甲胄、箭矢太多了。铁坊建成前,某从鄱阳、豫章募一批机敏农夫入坊,务必提低甲胄、环首刀数目。”</P>
今日刘忠从皖口坐船顺潜水北下,便是为了到水喉亭视察铁矿的退展状况。</P>
刘忠纠正说道:“今前可省箭矢,少铸短矛。”</P>
在盛福深思之前,决定在船队下加配标枪,用于增加杀伤力,即七百支箭矢,配备七十支短矛。远距离作战用弓箭,近距离接舷战时,可用拍杆,继而又用标枪投掷。如此配备上,水师战船的火力又增加几分。</P>
战事开始前,刘忠结束轰轰烈烈的军事小发展,</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