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踩缝纫机的人才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是他的助手以及后面的智囊团整合这一百多份创业项目其中的精华才而成的。</P>

  马老板一般就只要看结果就行了,这也是这些助手和秘书的作用。</P>

  平常只要吩咐些事情,下面的人就能提供意见,准备好材料,哪里还用得着他自己去琢磨细节。</P>

  黄有才就不一样了,他管理手下还在初中级阶段。</P>

  想达到马老板那种驾驭轻熟的段位,还得慢慢学。</P>

  他一接过平板,看到上面最优秀的十篇养老创意项目,大概看了下作者,居然有八篇是踩缝纫机的同志写的。</P>

  他以为自己看错了,又仔细看了一遍。除了两篇是大学生投稿,其他八篇都是踩缝纫机的同志投的稿。</P>

  这真的非常出乎黄有才的意料,不过好像又在情理之中。</P>

  毕竟能够在那么高级的地方踩缝纫机,里面确实关的都是全国的顶级精英。</P>

  黄有才看完直摇头,太可惜啦,这里面可都是人才。</P>

  他也就是看看而已,就算这些人被放出来了,黄有才也不敢轻易重用他们。</P>

  毕竟进去踩缝纫机的,人品或思想多少有点问题。</P>

  这种人能力越强,破坏力就越大。</P>

  要是弄到公司里,他可驾驭不了。</P>

  不过他们脑子还是挺好用的嘛,黄有才把平板电脑递给王建安,说道:</P>

  “外公,你看看,这选出来的十篇最优秀的里面,有八篇都是你的功劳。</P>

  他们既然努力了,我们就得给点回报。</P>

  虽然刑期改不了,但表现好的,伙食可以改善改善嘛。</P>

  我觉得起码得改善他们一两年的伙食,当然,这只是我的建议哈。</P>

  不过如果再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你尽量要兑现承诺。</P>

  再个话以后可能也需要他们的帮助,他们有些人可能过两年就出来了。</P>

  如果在国内混不下去,我们可以招收他们派到国外去嘛。</P>

  富贵险中求,总有愿意的。”</P>

  王建安仔细看了一下,确实有八篇都是里面的的人写的。</P>

  不过具体名字没有,其他两个一个的投稿者是中山大学经济管理系大四的陈兵。</P>

  另一个居然是首都大学的学生。</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