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行记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沐着残阳余晕,高台现出柔和雄伟和幽深庄严,形成令人百看不厌一道美丽暮景。

  这是幢古老建筑。

  台分两层,青砖砌筑,高可八丈余,森然壁立,多少年风雨摧损剥蚀下,台体苍黑有如铸铁。

  一亭翼然凌于台巅,重檐雕甍,备极崇丽,轩昂中带几许古雅情调。

  一湾潺湲碧水柔波轻漾,蜿蜒环曲,玉带般绕台而过()。

  四外草色青葱,绿影纷披,环拥掩覆,构就了一圈翠障锦屏华饰。

  楼台耸碧岑,雅致得引人遐思。

  据说,丛台原为赵武灵王阅兵、观赏歌舞之地。

  当其时,构筑异常宏伟,诸多台阁“连接非一,故名丛台”,声名远扬于列国。

  以后废兴相乘,迄今已历两千多年。

  历史曾这里写下了不朽篇章,那胡服骑射争雄天下故事早前人诗章辞赋中被说,只有这建了毁、毁了建丛台断断续续地讲述着邯郸昨日辉煌,同时,无疑地也成为邯郸城亮丽一道风景线。

  拾阶而上,步入第一层高台。

  精巧别致武灵馆、如意轩与起伏垛堞、矗立碑刻、武灵台陡直弧形墙围布局错落,匠心独运。

  馆前开阔轩敞,一株明嘉靖年间古槐点缀其间,饶有情趣。

  咫尺方寸,却生出了跌宕有致味道。

  武灵台黝黝然砖墙上嵌着《邯郸行》、《丛台怀古》等七幅诗画碣。

  流连其间,低诵着前人凭吊怀古诗句,心中酝酿出一缕幽幽古意,似乎贴近了作者当日情思。

  登上武灵台,平脊小阁门楣上题额“武灵丛台”四大字。

  穿过圆形拱门,翼角飞扬据胜亭俨然出现眼前,亭乃明嘉靖年间兵备道杨彝所建,高华典瞻,取“据此以胜”之意,内塑赵武灵王按剑而立石像。

  立于台上,临风敞衣,极目远眺,古城姿,历历均望中,当真有舍我其谁之势()。

  西天斜阳下,一群归鸟自台畔飞掠而过,是呀,“一眺人间万事非”,燕子来又去,却已入寻常巷陌人家#183;#183;#183;#183;#183;#183;古往今来,多少登临风流名士,大诗兴豪情,该也是有感于衷吧!盘桓许久,我自南门步下丛台,折而向西,过曲桥,经望诸榭,越西湖,返抵“二度梅园”。

  这是取材于清初著名才子佳人小说《二度梅》所建一个小园,园中塑主人公梅璧、陈杏元塑像,鲜活地表现了两人血泪泣别于邯郸丛台这一全书令人荡气回肠一幕。

  虽为小说中人物,但韵事流传,带着凄怆诗意美感,也足以点缀胜景,予人美好回忆。

  小园前临中湖,湖水有些儿浑,一池残荷枯梗零仃,寒风将荷叶片片撕裂。

  凭栏倍添忧伤,不知沥沥淅淅秋雨中,携一卷《二度梅》坐于长廊内,听雨打残荷,梅璧、陈杏元凄婉爱情故事,又将是怎样一番情境。

  斜阳余晖光晕下,我“赵武灵丛台遗址”那一方古碑前留下了此行后一张照片,日后翻看相册,当是会想起肃立一代雄主身畔这个黄昏。

  大江东去,浪淘,千古风流人物。

  短短几日邯郸之游,吊古赵王城,揽胜娲皇宫,寻梦黄粱梦吕仙祠,漫步永年古城#183;#183;#183;#183;#183;#183;却不过是翻过了邯郸这一部卷帙繁浩巨著扉页。

  我唯有缥缈旧梦中激几朵记忆浪花,记载下这一星半点鳞爪,以作为邯郸行美好情思怀念。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