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第33章[01.25]第1/2段
宣帝自登基以来,头一次这样深切地感受到了两难与无力。
于是在昭阳殿与长春宫两厢都在静养的情况下,宣帝也病了几日,一直到四月初才重回朝堂。长春宫的刺杀被归结为宫人怀怨,不了了之。
而首辅英国公则在此时提出一道酝酿已久的奏本——请求宣帝议立青宫储君,以安国本,以安天下。
这道奏本可谓十分大胆,除了当时在朝堂上震惊群臣之外,也在士林之中广为流传,成为明臣忠谏的样本。
因为这奏本还正面指出宣帝多年来过于宠幸长春宫,放任后宫后妃对立,尊卑不明,且在诸子之中犹豫不决,如此种种,才是如今局面的真正起因。
这个道理,宣帝自己内心未必不知,只不过先前后宫看似和睦,诸子之间也无过激矛盾,他便继续放任不提。直到仁舜太子朱伞之事发生,宣帝才不得不稍稍平衡后宫局面。
只不过,他是真的没想到会有如今情形。
四月初四,宣帝下旨,为包括文皇后亲生嫡子赵王在内的四位皇子在宫外选址建府。
换言之,这就是说宣帝仍旧没有明确显示出对储君之位的倾向。但同时宣帝还有一道旨意,便是令礼部与宗景司预备下半年的选秀章程,要在天旭十四年内为秦王、吴王、魏王三人采选妃嫔。
这个消息一出,京中上下所议论的话题立刻就从长春宫遇刺之事的真相,转向了自家儿女的婚嫁之事。尤其是不想让女儿参与选秀的,没婚约的立刻要议,有婚约的也要提前日子。
譬如,俞家。
大盛自开国以来,在皇子选妃之事上,几乎每朝都有所不同。大多数时候还是按着宗亲议亲的方式,皇子的母亲与外家帮助筹谋一番,与女家议定之后请旨赐婚,或者是皇帝喜爱些或看重一些的儿子,由皇帝亲自挑选赐婚。
反过来若是生母早逝,或者生母地位低微,便是宗景司那边代选,再上本请皇帝定夺。
但也有一些情况,会直接以选秀的方式为皇子们采选正妃与侧妃,只不过与后宫大选不同,中人之女,以及五品以下官员之女不必参选。
也就是说,俞菱心这个十四岁的四品长史之女,正正好好落在选秀的界限之内。
其实按照以往选秀惯例而论,宣帝四月初下旨礼部与宗景司议定细则,那么定下今次的选秀章程就需要十几日,再发文到京外各省府州县,层层报备审核,再有秀女进行到采选时间,前前后后怎么也要好几个月。
虽然那些只有婚约,但还未曾正式成婚的官女按着以往的例子来说还是要报备的,但报备之后还有复核,往往就在这一步上就会直接留下,不必进一步送选。
所以俞菱心看似是需要进入选秀,其实也就是登记一轮罢了,未必真的会进入采选。
但俞伯晟却十分紧张,尤其是荀家在四月初二完成纳吉之礼的最后一步、下插定的时候,晋国公世子明云冀似有意似无意地暗示了俞伯晟一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