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第35章[03.04]第2/2段
「既然小殿下已经盘算清楚,微臣好像也没什么能做的了。」
赵羲摇摇头:「父亲为我铺好了路,让皇祖父立我为储并不难,难的是,我猜四叔绝不会善罢甘休,来日或将作出鱼死网破之举。到时汴京若有一战,便要请霍将军全力支持于我。我知霍将军不做无利的买卖,我愿在此以我父亲之名起誓,只要我最终顺利登基,必让霍将军坐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子。」
霍留行沉默片刻,摩挲着手指笑了笑:「这个提议,听起来倒还不错。」
赵羲离开霍府后,便如他所说的那样以静制动,回到宫中安安静静给太子守灵,全然不关心、问及立储之事。
皇帝也似仍旧沉浸在丧子之痛中,打不起精神来考虑这些,过了好一阵才重振旗鼓,回到朝堂,不过这一回来,却像忘了储君空缺一事,始终对此未置一词。
换作和平时期,或者皇帝尚且年轻健康的情况,储君缺了也就缺了,但大齐刚刚历经战乱,朝堂形势也十分动荡,皇帝又年事已高,这下子,朝臣们心中难免有些担忧。
只是太子到底尸骨未寒,当即册立新任储君,未免惹亲者伤心,考虑到皇帝好不容易走出福宁殿,大家也就眼观鼻鼻观心地顺着他,不曾提及此事。
日子一久,群臣忍着不催促,四皇子党却有些沉不住气了。
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皇帝闭关那几天,赵珣风风光光监国理政,尝着了甜头,如今皇帝收回了大权,且也并未对他前阵子的表现多作褒奖,他这心里自然不是滋味。
如此由秋入冬,距离太子薨逝过去整整三月的时候,四皇子党终于开始发声,上奏请求皇帝及早册立储君。
皇帝闻言,满面忧伤地倚靠在龙椅上,萧瑟地说,太子才走了多久,此事容后再议。
赵珣手下的几个官员便开始讲大道理,说储君之位关乎国本,不止是家事,更是国事,太子生前心系社稷,在天有灵,必然也不愿见大齐国本动摇,请皇帝务必慎之重之。
皇帝一脸「朕不听,朕不听,你们再逼朕,朕就继续回福宁殿窝着去」的表情,众人只得放弃冒进,继续耐心等待。
明眼人到这个时候,已经看出了究竟。
太子死了,皇帝真那么深受打击吗?太子病了这么多年,皇帝分明早有心理准备,起始或许的确伤心了一阵,却绝不至于颓丧到不理政事的地步。
皇帝先前之所以避入福宁殿,其实是在考验自己心目中新储君的候选人——赵珣。
一要看他监国理政的能力,考验他的「才」,二要看他是否品行端正,考验他的「德」。
在「德」这方面,赵珣首先便没有令皇帝太过满意。
其领群臣到福宁殿恳请皇帝回朝一举,说好听点,是从失去长兄的痛楚中迅速振奋精神,顾全了大局,说难听点,根本就是早盼着长兄死,急吼吼地想要走马上任。
现在,赵珣手下的官员越沉不住气,便越验证了他的野心。
但凡生在皇家,野心这东西,人人多少都有。其实皇帝允许儿孙们有野心,但有野心,却要按捺得住,要知进退,懂分寸,这样才是本事。有本事,才能成大事。
所以「才」这一关,赵珣也没过去。
既然赵珣仍有待考察,这储君的人选还剩下谁?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