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丰收大典第2/3段
若是做的好,直接升官加爵,比辛辛苦苦一年,还要和别家比产量要好得多,稳定的多。
见沈大贵神色犹豫,士颂知道有戏,只要这些人心动,只要有一个肯去,自己就能树立典型,让后面的人,都心甘情愿地,去农学院分享种植心得。
“邓县邓老三。”士颂又念出了一个名字。
人群中,一个衣着单薄的老农站了出来,虽然衣服很是干净,但却有些皱,看起来已经穿了很多年了。
士颂欣慰一笑,说道:“这是你第一次获得你们县的冠军,看来全家上下付出了不少心思吧。”
“回禀大人,正是,我家在邓县已有数代。本是新野邓家的家仆,大人来荆州后颁布新法,区分国民和奴民,我家得以恢复国民身份。”
“老朽带着家里的两孩子,为大人修了两年路,攒了点钱,在邓县附近买房置地。这些年又开辟了附近的一些荒地,今年全家都守在地里,就为了有个好收成。”
“这次,我们种的是自家的地,全家上下也都认真的很。秋收前,我家老二媳妇就是生小子,我家老二也跟着我一起守在地里抢收麦子。没有想到,我家居然能得了邓县的粮产冠军。”老头子唠唠叨叨说了半天,但士颂听明白了,这家人是感激自己的。
至于老人说的新野邓家,那是光武帝刘秀,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高密侯邓禹的后人。
现在在荆州,也不过只是个普通的世家而已了。
士颂笑着问道:“原来如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邓县今年的将仕郎,实至名归。你们父子三人一起田间劳作,必定多有交流,今年冬天,你可愿意前往武陵农学院心得分享?”
邓老三对着士颂行礼谢恩后,说道:“都是些田里的经验,得看每年的气候,还有家里土地的特性来定,前些日子,有官吏来家里,让我口述些经验,我唠唠叨叨说了不少,也不知道他们记好了没有。这是造福乡里的事情,这些个经验要是传承下去,对子孙后代都好,老朽当然愿意去,冬天事情少,家里两娃应付得来。”
这个回答士颂很满意,自己想要在农家树立典型,这不就是个很好的选择吗?
士颂笑着说道:“既然你家添了丁口,你又得了你们县的产量冠军。年末,还愿意前往武陵农学院述职,交流种植经验。那这样吧,作为贺礼,你家新出生的孩子,我也给个将仕郎文散官,愿他日后长大了,便来我荆州府内效力。”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邓老三笑的合不拢嘴,没有想到自己爱唠叨的习惯,被家里人数落了多少次了,这次在士颂面前唠叨了数句,就给自己的孙子得了个散官。
虽然他弄不明白这散官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自己孙子,出身就是官,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啊。
沈大贵也好,邓老三也好,都是实在的庄稼老汉。
沈大贵家里几年都是产量冠军,沈大贵自己都已经是从九品上的文林郎的散官官职了,今年又给自己儿子弄了个从九品下的散官。
但是他心里,总觉得多产粮食的秘诀,是自家的秘诀,不愿分享出来。
而邓老三就愿意,心态就是为了造福更多的庄稼汉。
两相对比,士颂当然更喜欢邓老三。
这次来接受封官的人中,聪明点的人,立刻明白了士颂的意思,后面出列得官之后,都表示愿意在冬天前往农学院分享经验。
虽然不像邓老三是第一个愿意去的,但他们有了这个表态,士颂要么赠送锦缎布匹,要么直接赠送金银。
而且保证,大家若是在农学院内分享有用的经验,和原来农学院的研究者,一起研究出增产粮食的办法,家里不但可以再得散官官职,还能减免税收。
最后,沈大贵也忍不住了,表示了没有。这是造福乡里的事情,这些个经验要是传承下去,对子孙后代都好,老朽当然愿意去,冬天事情少,家里两娃应付得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