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人民日报》专稿报道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与家人分享完得奖的喜悦,林朝阳夫妻俩回了房间。

  陶玉书听林朝阳说起有些获奖作家还受邀去文学讲习所学习,他却没人邀请,还颇有些遗憾。

  “这种邀请都是刊物和讲习所商量的,我这么年轻,人家不邀请我,是认可了我的水平已经不需要参与这种学习了。”林朝阳略带几分炫耀的语气对陶玉书说道。

  “知道了,你了不起,你现在是全国知名的大作家啦!”

  陶玉书的语气娇媚,让人心痒痒的。

  林朝阳的双手箍住了她的纤细的腰肢,夫妻俩对视一眼,心有灵犀。

  又是热辣滚烫的一夜。

  次日一早,《人民日报》发表了新华社针对本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专稿报道: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评选委员会主任、中国文协统领茅盾,把印有鲁迅头像的纪念册和奖金发给了得奖的27篇短篇小说的作者,他希望在他们当中产生出未来的鲁迅。”

  “中国文协统领茅盾也在会上讲了话。他说,这次评奖是经过群众评选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次作品是经过群众来检验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评奖过程中有一位作家同志的两篇作品都获得了奖项,他就是《牧马人》的作者许灵均,也是《秋菊打官司》的作者王庆来。

  他的真实姓名叫林朝阳,是燕京大学图书馆的一名图书管理员。在授奖仪式上林朝阳代表获奖作者发表了题为《文学要给人民以力量》的讲话。

  他表示:‘即将开始的八十年代将会是充满变革和理想的年代,文化艺术必定会迎来蓬勃的发展。文学拥有镜鉴历史,探索未来的作用和价值,人民群众的喜爱才是文学生根发芽的基础,文学要给人民以力量。’”

  授奖仪式结束后的这几天评委会组织了连续三天的座谈会,今天林朝阳仍旧要参加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活动,所以只能请假。

  他这两天没有出现在图书馆,可在图书馆同事们口中的热度却是居高不下。

  昨天是授奖日,没有什么新闻,同事们还算平静,无非是偶尔聊一嘴林朝阳。

  可今天多情况不同,图书馆的人都有读书看报的习惯,《人民日报》专稿报道了昨天的授奖仪式,关于林朝阳的内容更是占据了报道相当一部分篇幅。

  这可是《人民日报》啊!

  更令同事们震惊的是,报道上居然说林朝阳是两篇作品得了奖!

  大家以前只知道他的笔名是许灵均,知道《牧马人》获奖是大概率的事件。

  可谁也没有想到,林朝阳居然还有个笔名叫王庆来,他以这个笔名发表的《秋菊打官司》同样获得了奖项。

  一次评奖,两篇作品获奖,这是什么含金量?

  看完《人民日报》的专题报道,图书馆的同事们充满了惊叹。

  回想林朝阳刚进图书馆时,身上背负着的都是“陶教授女婿”、“农村人”、“吃软饭”这一类标签,在许多人的眼里,他能进燕大图书馆无疑是极大的幸运和偶然。

  如今一年半时间过去了,林朝阳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才华,也证明了陶玉书的独具慧眼和陶教授一家的识人之明。

  这哪里是农村来的土包子啊,分明是蒙了沙的狗头金!

  “真想不到,朝阳竟然还有个笔名!”

  中午吃饭的时候,杜蓉感叹着说道。

  “我以前就看过《沪上文艺》给他写的信,当时只以为他是被退稿了,真没想到……”

  胡文琼的语气里也充满了惊叹。

  今早的《人民日报》一发,立刻被图书馆的人争相阅读,消息没用半个小时便传遍了图书馆。

  杜蓉嘴里嚼着菜,突然大叫了一声,“哎呀,我怎么这么笨?”

  “怎么了?”胡文琼问。

  杜蓉懊恼的拍着手,说道:“之前我看《收获》上发的那部《父母爱情》,还和朝阳聊来着。当时他的表现就不对,我现在才反应过来,怪不得他当时是那种口气。哎呀,可真是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